第734部分(2 / 4)

小說:幻之盛唐 作者:團團

公然推舉被毒殺的純潔者阿里的孫子,為當地宗教和世俗上的最高精神領袖,當地的官府卻毫無反應

然後是原本衰弱多年的阿克蘇姆王**隊,突然越過紅海海峽,入侵了南方的葉門地區,半島西南端沿海農業平原上的幾處城市群落,已經全部歸順於這些來自非洲的征服者

雖然伊塔親王重發動了春季攻勢,但是在拉赫曼的女婿,一個賽里斯血統的大將堅守下,所能取得的戰果寥寥無幾,不得不迫切的索要多的物資和兵員

因此作為總督的職責,還有經營一個大後方,協助南方省區的軍隊討伐作戰的任務,

席林堡,位於從伊朗高原通往巴格達的交通要道上,距離高原邊緣的克爾曼沙赫谷地,不過兩百多里,向西則是地勢逐漸沉降往平原地區的一片坦途

這座堡壘是建立在古代巴比倫遺蹟的一座塔臺神廟原址上,因地制宜的利用了現存的四方高臺舊址,用不規則的石塊和泥磚砌成高聳厚重的城壁

簇擁著高聳在丘陵臺地上的城堡,是綿連在山凹中起伏的商業集鎮,和周邊盛產穀物、椰棗等農墾區也曾經是後世兩伊戰爭爭奪的焦點和軍事重鎮

現在高塔和箭壘上,都插上了辟邪、青龍和血色戰旗,成了唐軍在扎格羅斯山脈的山外丘陵,最突出部的橋頭堡,再向西就是廣袤的美索不達米亞大平原,也是後世伊拉克和伊朗的天然分界點

奪取這座堅固的城壘,並沒有付出太大的代價,數百名地方守備隊,根本沒有對抗來自高原騎兵先鋒的勇氣,就裹挾在逃難的人群中,棄壘而走,留下完好的倉稟、水源和兵舍,甚至連庫房裡收上來的數百第納爾稅金,都沒來得及帶走

因此過了數日後,一整團的工程兵從克爾曼沙赫來到這裡,展開前進營地的擴建工程,以城壘為中心拓展一里的距離,按照對角線挖出x型的壕溝,然後插上拒馬構成最初的柵牆,然後用挖掘出來的泥土堆砌夯實成一道矮牆土墩,

然後再矮牆上插上另一重稍細的木柵,構成垛口的雛形,然後用陶片插滿牆面,在山外的丘陵地區缺乏足夠合格的木材,這也是他們所能做的程度

這裡也成為進入西部大平原地區剽抄寇略的附從藩騎,補給和出發的集散地,除了正在整訓的幾隻重灌騎軍,幾乎絕大多數騎兵編制,都投入到這場燒殺擄掠的盛宴中去

隨著成群結隊前出的騎兵,大批的青年男女俘虜,車載馬馱的戰利品和物資在這裡匯聚和初步交易後後,又順著古老的商路,從反方向被押送到高地邊緣的克爾曼沙赫去,他們的眼淚和哀嘆聲,灑滿了這條大路

龍武軍進入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情報據點,也設立在這裡,相比不乏在復國和反對宗教壓迫旗號下,湧現出帶路黨的伊朗高原,這裡可以說是完全兩眼一抹黑的所在

因此大量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夾雜在那些四出寇掠的藩騎中,進行地理水文氣候等初步的戰地情報收集

未完待續)

s

【註冊會員可獲私人書架,看書方便】

幻之盛唐的第七百五十四章間幕

第七百五十五章 幕中

“耶和華必伸手攻擊北方,毀滅亞述,使尼尼微荒蕪,乾旱如曠野『書友上傳』”——《聖經》

乘勝追擊,進一步的大進軍,我不是沒有考慮過,但是貿然殺入廣袤的大平原地區,對勞師遠征的有利也有弊,好處是敵人敗之後防守空虛,幾乎無可抵擋,但是另一方面大平原既是騎兵馳騁的舞臺,也是適宜大兵團作戰的地理,依靠都城背水一戰的敵人可以在內線戰場投入全力

而唐軍大戰之後再深入平原,就已經接近強弩之末,不再留有餘地,勝利的結果,唐軍將進一步的消弱,而同樣沒有足夠的兵力消化和經營這些戰果,只能便宜周邊的那些本地勢力,敗了的話,那就不僅僅是一句“一夜回到解放前”可以形容的,從伊朗高原到安西的數千裡潰亡和統治崩潰,那是不可承受的代價

因此,這種賭博式的軍事冒險,除非走投無路或是迫不得已,明顯不符合我的軍事主義,畢竟我們不是蒙古人那種蝗蟲式的流動擴張,而是準備充足步步為營的逐一推進式進軍,雖然失之效率,但是對戰地資源的整合利益率相對高一些

雖然伊朗高原上除了西部和北方的山脈邊緣,南方的沿海低地,和東部的河谷外,內陸大都是不毛的荒漠鹽沼,但是光是現有唐軍控制區內的城邑戶口就數以百萬計

此外

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再次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