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部分(2 / 4)

小說:幻之盛唐 作者:團團

內的大量版圖,還越過了安納托利亞的群山,對東方的阿拔斯王朝主動發起攻勢。

更不用說,本該終老在安達盧西亞本土的古萊氏族之鷹,後倭馬亞王朝的紅髮蘇丹拉赫曼,居然帶兵掃平了北非地區,進而登陸在敘利亞本土。

也可以說,我所熟悉的西方史已經被全面顛覆了,而在這些諸多崩壞xìng的大事件中,唐人的海外船團,幾乎扮演了各種推波助瀾或是承啟轉折的角sè。

然後我抽空看了一下,耶路撒冷外城區被劃出來興建唐人社群的公共土地,其中包括幾處由當地富商和大戶,捐獻出來的莊園,改造而成的玄元皇帝祠(老子觀)和黃天后土祠(天生觀)等兩座道場,五臺(文殊)、峨眉(普賢)、普陀(觀世音)、九華(地藏)、須彌(釋迦)等五座寺院。

還有一座佔地數傾,被指定為全新綜合xìng大型學術機構(稷下堂)的基址。這也是某種程度上的表態,老子才懶得在你們錯綜複雜恩怨糾結千年的關係中,再插上一腳,從多元文化上只是增加,而並沒有直接取代或是謀奪某一方的打算。

按照後續的計劃,在諸多海外軍州和新劃出來統治區內,將以傳統的軍、城、鎮、戍為中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設起大概八十七所各式學校,用來培養本族的後代,以及有選擇的吸收當地土族中的親善有才之士。

因此按照唐人統治區和殖民地的現狀,多種言語和傳統並存的事實,將延續很長一段時間,但只有掌握了官方語言和文字,才能在社會和經濟地位,政治權利上有所發展。這些學校就是為了這種情況所預備的。

作為一個具有穩定xìng並且發展良好的政權或是組織,並不是僅靠幾個天才或是一小撮優秀人才,就可以保證和維繫的,更多時候,還要依靠相對健全的制度,和相對合理的人才培養機制,

透過內部體系培養出來的人員,不特別要求多麼優秀或是出sè,只要他們所學所掌握的,剛好能夠滿足基本需要就行了,並且還要形成一定的數量規模,才可以滿足政權或是組織體系,更新換代的自我迴圈。

而在弘揚華夏文化禮儀習俗,推行漢化的同時,這些學校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分化瓦解那些,被大小部族首領或是地方貴族領主,所把持和壟斷的基層事務權。

透過吸收當地人中出身貧寒的有志之士或是殷實有產者的後代,來作為補充基層政權的新血,逐漸打破這種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世代xìng的影響力。

要知道,伴隨這歷史上急速擴張的YSL信仰和阿拉伯化,是從被征服當地的部落首領或是貴族領主為開端的,他們皈依了YSL信仰。並且接受了看起來更加先進的阿拉伯化之後,來自上位者的權威和所掌握的資源,也更容易用自上而下的強制手段。帶動了領民和部眾的迅速阿拉伯化,於是一兩代之後,就是阿訇遍地走,信徒多如狗。

但是這種快速擴張影響的手段。後遺症也很明顯,這些上層代表可以在傳播的過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重新解釋信仰和教義,於是後世那些阿拉伯世界多如牛毛的教派和族群紛爭,就是這麼給埋下來的。

但作為一個東方古國的底蘊和歷史,可不是是阿拉伯文化和YSL教複合政權,這種剛走出沙漠才不過兩三百年的暴發戶,可以比擬的。

因此我在耶路撒冷城外等候的時間內,有更多與唐人相關的勢力和邦屬。從海上或是陸地上向巴勒斯坦地區匯聚而來,只是為了見證某種時刻。比如波斯灣東岸法爾斯地區的白衣先知政權,或是高加索山脈以北的可薩汗國……

就在同一個時間,一份被簽押機要的郵件,

越過了莫克蘭山脈的南北。穿過了唐控的俾路支行省,渡過波斯灣,上溯到底格里斯河,最終送達到巴格達留守當局,又追著我們的足跡來到巴勒斯坦地區的,卻是關於唐屬印度地區的幾份軍情通告和一份露布。

就在我們為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歸屬權,奮戰不止的同時,

來自橫跨中天竺和西天竺內陸地區的天竺第一強國,新一代中天竺霸主,巴哈利爾王朝的超rì王四世,親率本族本部及國中常備軍,浩浩蕩蕩的殺向信德大平原,信德河中段和下游唐人所控制和羈縻的地區。

並隨著沿途被徵發或是主動加入的,兩域藩國臣屬,不斷的壯大,最後抵達號稱戰馬數萬,戰象上千,披甲之士無算的十五萬大軍。

但是因為天竺當地自古以來糟糕的動員效率和交通條件,再加上當代超rì王炫耀武力式的,沒經過一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