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搬抬著籃筐,手腳麻利的上秤、過身,抑揚頓挫的唱名、報價,雖然人多而嘈雜,卻絲毫不顯出混亂來,顯然對多數人來說,已經不是第一遭了。
“哇”
人群中再次轟彈開來,卻是一條足有五尺長的大魚,被從巨大的水箱裡抬將出來,雖然它看上去一動不動,但可以看到腮梆還在張合,顯然還是活的。
大部分自知無力競爭的人,很有默契的退到後面,給少數有實力叫價的人留出一個空間,然後在一片火暴的叫價聲中,發出此起彼伏的驚歎和歡呼,最後才羨慕的看它連魚帶車,被其中一家以當場丟下八百緡飛錢的天價給拉走,這麼大的一條活物起碼是幾桌菜的材料,如果能充分的炮製出來,怕是要成為城中飲食行當中,談論上幾天的話題了。
當然,值錢的不僅僅是魚本身的價值,而在於轟動效應和對推廣名聲帶來的好處。
等到個頭大而鮮活的水產被分類挑買的差不多了,這才把剩下雜魚雜蝦居多的普通水產,拉到東市的魚肆裡再分做數等,作為尋常人家的售賣之用。
作為東市經營的一項福利措施,每天傍晚前用賤價也賣不掉,隔夜就要叟壞的魚蝦零碎,也會被人專門收集起來,稍微清洗一下,搭配其他剩菜,用大鍋熬成海量免費的鮮湯,專供應給那些貧寒而困頓的學子。只要能拿出相應的身份憑證領取一張湯牌,在這越發寒冷的天氣裡,每人都可以喝上滿滿兩大陶碗的雜燴滋味湯。
再搭配三錢二個摻了很多桴皮的雜麵餅子,就可以對付過去一頓,因此甚至還有人喝一半留一半,用瓦罐子盛回去下頓溫一溫再用。
眼見日近正午,任有少部分人留下未走,既有青衣小帽的家人,也有濮頭短衣光著梆子的夥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