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部分(2 / 4)

小說:幻之盛唐 作者:團團

人中也有類似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部署,結果就是等了一次夜襲和城下決戰,然後南沼人輸掉了更多的東西,我卻要犯愁了,怎麼管控多出來這麼大一片地方。

好在成都定置的誥令也下來了,以陽蓬嶺以南,置南平大都督府,轄三個軍鎮:

以雲南城置祥雲軍,領鹿川、香川、沙也等白蠻為主的雲西八郡;

以弄棟城置長寧軍,領的大姚、俗富九郡聚居河蠻、白蠻部落;

以拓東城置南靖軍,領求州、龍和、安寧、晉寧、河陽十三郡的僕子、長鬃、象山、繡腳、金齒等諸化外蠻;

同時撤廢戎州都督府和攜州軍,餘部併入姚州軍,管領新置羈縻州的沙麻、阿旁、豐扈、芒布、烏蒙、烏撒、盧鹿、暴蠻等二十九部。

同時,與滇池以西,復設南寧州二十五縣,不再冊封世襲王族,而以千戶以上置縣直接授土官。互不統屬,有爭議糾紛以夷漢協理官合議裁斷。

與此同時,從新歸化各部聚居地連線東弛大道的所謂朝天子路,也在緊張修建當中。說到這個有些勞民傷財,看起來基本毫無利益,甚至還要倒貼收益的不合時宜計劃的時候,出呼意料的並沒有費太多的口水,崔光遠只是笑笑對大家說“可鑑金牛道和五丁開山故事”,就平息了所有地異議和疑問。顯然古人也不缺乏政治智慧。

秦欲據蜀而滅巴國,然為險道所阻。遂贈金牛於巴人,悉令來取,巴王利令智昏。使五壯士為首,舉國人開山伐道。以通金牛,是為“五丁開山”之典故,金牛迎回之日,也是秦軍循道而至亡國之時,這條巴人勞民傷財建設亡國之路也被後世稱為金牛道,與米倉道一起為漢中入蜀中的兩大要道。

由於還要繼續借助威名坐鎮,因此按照朝廷的慣例。我將成為首任南平大都督,但真正負責的是我率龍武軍回師後,朝廷前來接管身後事的副都督。

南沼一行回來,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幫助南沼人實現了君主立憲制,沒錯,就是君主立憲制,南沼蒙氏世代為王,但是主要權利歸各部酋長組成的大議會行駛,所有官吏皆任其中。

自然,所謂各部首領共同議事的會議。自然就稱大議會。大議會上所制定的章程,就叫做大憲章。這個兩名字。也大大滿足了我的傷古懷今地惡意趣味紜紜,當然了這個蒙氏王族的領導者,當仁不讓的將由養在成都城內,給老皇帝看門地鳳迦異和他的子孫遙領下去。作為舊都地太和城則被完全廢棄,新都選在了洱海平原上相對人口最密集的大厘城。

從另一方面說也是一場酬功的分贓大會,蒙姓王族和他的分支,佔據了洱海平原上大多數最好的土地和山林,除了按照約定酬許給河蠻和漢裳蠻的部分,其餘拿出來各大部加價競投,籍以大量引進了金齒、芒、望等位於統治邊緣的外姓部落成員,他們將構成舊王家與唐人勢力範圍地緩衝。

最後的節目是大小百部首領在蒼山最高處上對天地人三官,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之神、及祖先靈盟誓互不侵暴,永世盟好紜紜。大量搜掠自太和城中的金銅造像被融化,被一點點的澆鑄成一個三丈大方尖碑,正以唐文背以白書描述徵南由來,左右兩狹面一面描繪武功征戰,另一面刻以三教教化圖,下鎮以四象神獸中地南方朱雀。

此外,除了多收復一些羈縻州作為屏障,新增幾個稱臣的藩國,以及一些戰利品外,似乎沒有太多的成果,甚至連南沼的領土都沒有佔據多少(由唐人軍事保護自治政府),似乎真正受到損失的,只有作為南沼統治核心的烏蠻七大氏族,但光是太和城裡的收穫,南沼王家上百年地庫藏,讓多數人已經很滿意了,再說戰爭地利益可不止多少人口土地財富這些明面上的東西,還有許多隱性地東西,比如通商、就學、採礦、墾殖等經濟文化上的相對隱蔽的收穫。連少林寺與青城山都已經分別在弄棟城和雲南城,建立了自己的下院。

最主要的是在拓東府發現了硝石山。

目前火器生產最大的瓶頸是,依舊受限於硝石的產量,隴西和蜀中是中華先民最早認知的硝石產地,但是現存的產量規模,當作中藥或者用來練丹或許綽綽有餘,但用做火藥及更高層次的炸藥提取物,是遠不夠的,按照那本地理圖冊上的資源分佈,後世最大的硝石產地在新疆,不過距離實在太遠了,其次的選擇就是火山地震多髮帶的日本,依舊還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也就相對近一些的雲南,可以解燃眉之急。其價值甚至超過了傳統意義上的金銅礦藏。

經此大變,北方被吐蕃人佔去的劍川節度是,東部被唐人扶植的拓東、會川、弄棟三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