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大比,天下學子大量聚集京師的機會,有組織有計劃的惡意吹捧龍武軍的存在,什麼禁中第一軍,無冕節度使,軍中之軍,國中之國,戰績和實力亦被誇張的宣揚和傳唱,一些本來屬於低調處理和隱匿的事也被翻出來大書特書,特別是關於軍隊體系中,有勃於傳統的改制和變化,成為朝野流傳爭議的話題之一,哪怕是細微之處的陳年瑣碎,也被翻出來,討論其背後的意義。
一時間,竟然被推到了風尖浪口之上。
第三百零七章 思變
撇去這些狗屁倒灶的事不說,
在我偷懶這段時間,積壓下來的東西也不少,由襄陽的快船一併過來,主要是
來自蜀地的彙報,現在蜀境的情況還算好,雖然連年用兵,徵發不斷,但堪堪
也維持了一個大致穩定的局面。
一直以來,我所做的那些事,並不是破壞整個社會基礎,或者整個階層,只是
很有改良色彩的的損害了傳統利益而已,至於我和地方上的那些杯葛恩怨,實
在都處在一個傳統的潛規則範疇內,在老皇帝他們眼中還上不到什麼檯面,用
一句有中國特色的話來說,就是屬於爭權奪利性質的,非不可調解性的人民群
眾內部矛盾。
因此,我和那些蜀地大族的矛盾,從一開始就埋下了不可調和的因子,並隨著
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顯現,按照慣例北方戰亂不止,無數人流利失所,而在這種
情況下,那些擁有大片山林田地的世家豪族,只要付出極其低廉的代價乃至不
需要什麼,只是付出給口飯出的許諾,就可以輕易獲得大量送上門來的人口和
資源。
但是流民大營的確立,無意橫空剝奪了他們憑空飛來一大筆人口財富,這樣也
就算了,流民很多,以後還會更多,但是我建立的這種東西。借鑑了現成地勞
動密集型企業管理制度,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開粥放賑安置,而是一個行之有
效的經營體系,隨著生意越大越大,把越來越多人的利益和身家都緊密結合在
一起。
甚至連地方上因戰爭飛漲的物價,反成促成了流民大營和相關工場的興盛,連
成都附近鄉里百姓市井小民,都開始大量進入工場做事。理由很簡單。流民大
營及相關工場發給的都是帛布米糧的實物酬勞。按照生手、學徒工、正工到熟
練工、技師地三六九等,還有相應地待遇和配給。既要驅使人給你做牛做馬,
也要給他們一點微薄地希望和前景,只要細微處一點點的投入就足夠讓他們滿
足上很長一段時間。
在許多人看來,這種的生活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模式,雖然苦累了點,但包吃包
住。病有人醫(雖然只是小白鼠性質的臨床試練),年節時令,還有各色的福
利和活動,由命的日子,
倒是讓人安心地多了。
以至於他們蓄謀已久的擴張,到頭卻發現是門可羅雀,甚至為了與流民大營競
爭,還要提高成本和待遇來確保自己的農戶不流失。當然。面對軍隊和官府背
景的存在,這種競爭從頭到位都是相當無力和倒向性的。
如此下來,能夠看到機遇和前景的人。自然改弦更張,放下身段也投進去分一
杯羹。而覺得平白受到損失的人自然也不甘心,要生出種種事來。而且理由也
很充分,所謂農耕為本,在傳統觀念和勢力中還相當有市場,自古以來最有效
的治理方式,就是人口都束縛在土地上。
大多數地災荒和人口損失都是由一串連鎖反應地造成,往往是發生了天災**
後,由於交通限制和官僚體系的懈怠拖沓,對災情的疏導和處理不力,造成災
害後果地進一步擴大,更多的人逃亡,而死去的人沒能的到處理,往往又變成
大範圍的瘟疫,進一步造成死人和逃亡,而逃亡的人多了,消耗光了攜帶食物
和財產後,就變成新的社會動盪的根源,開始為了生存搶奪富人大戶,乃至官
府的庫存,於是農民起義的火苗出現了。
戰亂也是一種催化劑。
用本朝那位太祖的話說,“無產階級是最堅定的革命者”,當無產階級的到一
無所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