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藏、物產等等,已經沒那麼好下手了了。
至於那些人口不過萬許的小國,倒也不在乎攀比誰賣國賣的更徹底而已,也有心安理得接受被保護國身份的。
此
另一個問題。
南天竺沿海比較強大一些的注輦國又稱朱羅國,正在彼岸的強鄰室利佛逝國攻掠下,割地賠款喪師喪土應接不暇,因此對橫空殺出的唐人海商聯軍,簡直是歡呼雀躍,不過也對唐人的到來仍舊有慮和戒心,當代的珠利耶王,特地派王子婆提因羅到船上拜會,據說與馮越相談甚歡,表明唐人對天竺之地,沒有具體領土的野心,只要求幾個泊船補水互市地港口後,珠利耶王開始派人為唐船提供補給。
後來南海唐人聯軍,大舉攻打佛勢國都失利後,改為採取比較靈活,也比較擅長的分頭小股蠶食和焦土政策,並轉而協助注輦國被奪回被侵佔的國土,期間大概有三萬以上佛逝民,被殺死或擄賣為奴,等到沿海光復後,注輦國計程車兵,也加入到對佛勢國西婆露斯的燒掠中去。
現在南海各地的番兵中,就有相當部分出自注輦國的天竺兵。不過聽說因為對佛勢國戰事地好轉,又得到唐人武裝和訓練的軍隊,注輦國珠利耶王的野心似乎也開始膨脹,雖然暫時不敢對宣佈為被保護沿海小國下手,卻把目標對準了北面和東面的鄰居,高韋裡河上游的遮那擅和曲那國,並開始召集附近的小諸侯會盟。
據說注輦國多畜養戰象,每頭戰象高七八尺,象背馱小屋,形同簡易的堡壘,戰士用弓箭遠戰,近距離由無甲的步卒掩護,以長矛相互格殺,戰士在南天竺列國中也算英勇善戰,雖然在佛勢國的戰爭中屢屢失利,但是對那些小諸侯,還是頗有威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