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靈月一向小看聖上,見到紙條還真以為可利用聖上這傻子,就抱著一試的態度,回了一首詩,請求送達給沈衛。
這首詩,表面看似表達思念之情,但其實卻於字句中暗含著求助的訊息。李靈月自幼受沈衛的薰陶,學了一手於字句中隱藏訊息的好技能,若是給普通人看,定能瞞天過海,可惜她遇上了從戰場上殺回來的攝政王。
如果沈衛當真回來,李靈月就欠了聖上一大筆人情。
“看來本王是忽視太皇太后太久了,本王都忘了,她可是齊王的生母。”君泠崖將紙條交回給君禮,“想辦法,將紙條原封不動地送到該送達的人手中。”
“是……屬下即刻去辦。”
君禮一顆赤膽忠心,完全投向君泠崖,他有命則領,有令則辦,半句反對的話也不糊說,但他欲言又止的含糊聲,還是出賣了他的疑惑。
君泠崖看出了他的心思,解釋道:“沈衛在外頭放浪已久,太皇太后已盯上他的兵權,本王要讓他歸來,交還兵權。”
君禮下去辦了。
可惜從南方的京城趕到西北邊疆,縱是快馬加鞭,不停歇地抄捷徑過去,也得要一個來月,此時再新鮮的訊息也過了氣。
因而沈衛得到李靈月求助的訊息後,急得上躥下跳,恨不得背上插上雙翼,帶著浩浩蕩蕩的大軍闖進宮中,帶著自己的寶貝外孫女遠走高飛。
碰巧的是,驅逐敵寇的小戰才剛落下帷幕。此前因敵寇仗著迂迴曲折的地形之便,打游擊戰術,讓沈衛抓耳撓腮都抓不到敵寇的小辮子,更甚者他們活躍的地盤又是大錦與西疆國爭議多年的無國統御地,更將這麻煩事上升到兩國利益相爭的局面。
多年來,大錦與西疆國為了爭議地,沒少起衝突,但大錦一向以仁治國,奉行仁愛,鮮少發動戰爭,只要沒有敵寇來襲,大錦便當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不會主動出手沾染這塊地。
但西疆國卻走截然相反的路子,國人堪稱馬背上的民族,相當好戰,常年奉行英雄主義,以蠻力著稱,認為有能者應當以打天下為己任,為國捐軀為光榮,是以常常妄圖染指這塊地。但一小塊土地如何能滿足?欲。望不止,貪念不歇,西疆便將狂妄的手伸向與這塊地毗鄰的大錦。
於是,上至前朝,下至大錦當朝,百年來與西疆國爆發了或大或小的戰役,傷亡無數。上一次戰爭爆發時,便在徵和陸年,也即是當朝聖上五歲之時。其之所以爆發,也是歷史遺留的問題,先皇的父皇錦文帝生性軟弱,好舞文弄墨,不好朝政,若非當時人稱“鐵血”的太傅逼他理政,只怕這皇位就得拱手讓人了。
當時的西疆國大抵以為錦文帝是個文弱書生,起了輕敵之心,開始蠢蠢欲動地騷擾大錦邊境,誰知當時的太傅足智多謀,聯合群臣上奏錦文帝,出了一禦敵大策嚇唬西疆國,讓其縮排龜殼裡足足數年不敢亂動。
誰知,錦文帝駕崩,錦睿帝也即是先皇即位後,卻沒福分擁有“鐵血”太傅,手底下的良臣致仕的致仕,辭官的辭官,原本人才濟濟的朝堂都空了不少位置,而那時恰逢西北大旱,東南洪澇,多種天災降臨,西疆國瞄準時機,在天災最嚴重的徵和陸年挑起了戰爭。
那一年的戰亂,導致居住在西北地帶的人民流離失所,餓殍遍野,先皇不忍百姓受苦,御駕親征,憑靠雷厲風行的手段和高超的領導才能,將蠻子驅逐到爭議地外,並迫使其定下合約,此生不得來犯。
可惜那西疆國國君吃了一大口敗仗的氣,沒幾年就一命嗚呼了。其太子即位後,曾試圖緩和關係,但因生性多疑,毫無主見,受朝臣意見左右,始終踏不出堅定的一步。
不過萬幸,這些敵寇還不止騷擾了大錦,還囂張地鑽到西疆的地盤去。因而西疆國國君派出大量騎兵,以敵寇來犯,侵擾他國子民為由,與大錦聯合,最終將敵寇剿滅。
方得知,那些敵寇是鄰國一群不滿天子而起。義的刁民,妄圖在這塊爭議地建立新的國度,可惜他們的行為觸犯了兩國利益,導致全軍覆沒。
這一次合作驅逐敵寇,使得沈衛與西疆國國主結緣。
為此,從沈衛口中得到訊息的張簡,氣定神閒地根據形勢,制定了一條救下李靈月的計劃:“要救出長公主不難,但得看將軍的本事。將軍您與國君的關係還算不錯,而此前國君也有意與大錦交好,那您不妨往國君耳邊吹個風,讓其提出和親,而您再順水推舟地將長公主介紹給國君。只要國君開了口,提出想娶長公主為妻,那大錦為了緩和關係,定會同意,屆時您非但能救出長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