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部分(3 / 4)

小說:明朝第一弄臣 作者:小秋

想等思慮清楚再行擬策,可這時卻顧不得許多,當即站出朝班,高聲奏道:“陛下,臣願領兵出關退敵。”

王鏊深深的看了王守仁一眼,見對方昂然回視,他心下了然,自己的算計已經被人窺破了。他的思路跟劉宇差不多,少年人愛面子,尤其是當今的這位天子,所以他提議求和,實際上卻是『激』將法,為的就是『激』得正德按捺不住。

王守仁突然搶了出來,顯然是要轉移正德的注意力,王鏊暗自冷笑,王伯安智略很高,只可惜,沒用的!

京城如今相對空虛,沒兵沒將,就算孫武復生,也只能徒呼奈何,就算對方勉強帶上幾萬兵馬出擊,最終也只有兵敗身亡的結局,最多也不過是將時日退後一些罷了,結局是不會改變的。

又或者說,王伯安打的就是這個主意,他要拼命拖延時間,等謝宏回來?王鏊轉念一想,覺得自己疏漏了什麼,可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那個『奸』賊又不是真的神仙,他回來了又豈能有回天之力?

再說了,這事兒關鍵還是得看皇上自己的態度,是戰是和,都只在他一念之間。

……

' '

第667章 你們說完了?

第667章你們說完了?

34~

————

“王『侍』郎,如今京畿危急,當以守禦為上,你怎能輕言出戰?須知兵兇戰危,宣鎮已遭敗績,如果再有意外,只怕京畿也難以保全啊。”陸完沒王鏊想的那麼多,他只知道王守仁的提議是個意外,有可能破壞整體計劃,所以必須反對,而且他的理由也很充分。

“就算要勉強出戰,兵馬又從何而來,總不成『抽』調禁軍和三千營千萬吧?這兩營兵馬加起來不過萬五,又哪有什麼勝算?只為自己博取戰功,就輕言出關,王伯安,你未免有些太不識大體了。”兵部二『侍』郎倒是同氣連枝,陸完話音剛落,閻仲宇也站了出來。

“是啊,伯安,此事尚需從長計議才是。”焦芳倒不是要叛變,只是他打本心裡不贊成出戰。按照傳統的觀點,議和當然不妥,出戰就更加離譜了,實際上,曹元說的才是正理。

嚴守關隘,調集援軍,然後等大軍聚集,韃虜知道里不可敵,也就自行退走了;很多時候,都等不到大軍匯聚,韃虜搶啊搶啊,也就是搶夠了,然後自己就走了。這樣既沒有風險,也不會擔議和的汙名,又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皇上可能會御駕親征,那不是開玩笑嗎?王濟之是全家被殺,這才瘋了,難道皇上也瘋了嗎?

就算皇上年幼不知好歹,可大夥兒還可以勸麼;就算勸不住,還可以拖延時間,等到謝大人回來,就能勸住了,那位雖然也是少年,可卻是個老謀深算的,應該可以分得出事情的輕重。

“曹尚書所言才是老成謀國的道理。”

“劉尚書說的倒也不錯,勤王詔畢竟太過興師動眾了,至少要看明韃虜動向再說啊?”

“等到兵臨城下,哪裡還來得及,謀事須得儘早啊。”

殿內紛『亂』起來,眾人各執一詞,不過見解卻都相差不大,焦芳的想法很有代表『性』,沒人附和王鏊和王守仁提出的那兩個極端意見,爭執的重點卻是放在了發不發勤王令這種真正的細枝末節上面。

面對眾多質疑,王守仁倒也不怎麼在意,他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正德身上。

就算沒有謝宏之前的提示和擔憂,王守仁也同樣能發現正德的異常,今天的皇上,實在太安靜了。除了朝會開始的時候說了一句話,曹元提出建議的時候又反問了一句之外,正德竟是一直沒出聲。

要是別的議題倒也罷了,皇上對繁瑣的政事向來不感興趣,可是,如今討論的卻是戰事,而且還是宣府這個對他很重要的地方,他怎麼可能無動於衷呢?

想到謝宏的擔憂,王守仁心中就別提有多焦急了。他也沒什麼軍事經驗,不過,他自認去了宣府,哪怕兵馬處於劣勢,也應該可以周旋一番。就算最糟糕的情況發生了,他也步了張俊的後塵,兵敗身死,可至少也能拖延一段時日。

但正德出戰就不一樣了,那要是敗了,大明就全完了。別說新政什麼的了,就以士黨如今積壓的那些怨氣,一旦爆發出來,就是個天下大『亂』的局面,能不能擋得住韃虜的鐵蹄都是個問題。

可說到要勸,他也不知要從何說起,最難勸說的目標,就是保持沉默的人,尤其是目標一點反應都不給。再說了,皇上現在並沒有提起親政的事兒,說不定還沒想到此節,要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