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者,理宜護送。命爾刷還者,非我所知也,爾宜直送上國。”
猛哥帖木兒見朝鮮王國還是以其名義護送那些軍民回大明,故而不得不再次交涉,朝鮮王考慮到大明已經瞭解了實情,倘若再推脫的話恐怕與己不利,因此答應幫助楊木答兀送還所擄軍民。
不過,朝鮮國暗地裡陽奉陰違,將幫助楊木答兀送還所擄軍民的事情拖延到了宣德六年十一月。
當時有數百名被擄走的漢人被楊木答兀派人送出深山老林,負責此事的大明使臣認為“今當冬月,難以率行,姑令分置端川、北青等官,待春和入送”,想要先讓那些漢人留在毛憐衛,待來年春天再去朝鮮王國的王都。
朝鮮王李祹擔心咸鏡道的女真人在這個時期與那些被擄走的漢人交往,因此回覆:“倘如此言,則端川、北青等官女直雜類間處,恐將往來行言”,表示那些漢人不宜待在毛憐衛,以免生出事端。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當時的使臣是一名宦官,聽了朝鮮王的回覆後擔心在毛憐衛期間發生意外,因此十二月時在猛哥帖木兒之弟凡察的護送下,經過二十餘天,冰天雪地,爬山越嶺,最終到達了朝鮮王城,五分之一的軍民死在了路上。
宣德七年(朝鮮世宗十四年,公元1432年),“童猛哥帖木兒、凡察等刷出楊木荅兀擄掠人口一百三十名,前赴朝廷。帝以為童猛哥帖木兒都督、凡察為都司”(注:《李朝實錄》世宗,卷六十一,十五年閏八月壬申。第八冊,300頁。)。至此,先後五、六次大批護送或放回所擄漢人,共計五百多人。其中,或有建州左衛所擄或收買漢人,亦應甚少。
截止到宣德七年,已經有兩三千名被楊木答兀裹脅走的漢人軍民順利回到遼東,為了使得楊木答兀回到遼東以及送還所有被擄走的漢人軍民,宣德帝繼續下諭對楊木答兀進行招撫。
自楊木答兀叛逃起的十餘年間,大明的三代天子都沒有忘記被楊木答兀裹脅走的漢人軍民,也沒有放棄解決楊木答兀叛逃一事。
明朝前期這樣的招諭活動沒有間斷過,有的招諭隊伍一直持續了幾十年,如前往奴兒干等地的招諭活動,是大明鞏固北方邊疆的一項重要舉措。
歷史上,猛哥帖木兒隨同裴俊招撫楊木答兀的時候死在了阿木河,楊木答兀聯合了古州女真在阿木河襲擊了他們,裴俊僥倖逃脫。
這意味著朝廷對楊木答兀招撫的結束,事後宣德帝宣佈楊木答兀背叛朝廷,罪不容誅,不過即便如此宣德帝還能夠遵守祖訓,沒有輕易出兵討伐楊木答兀。
明太祖曾訓示:“四方諸侯。皆限山隔海,僻在一偶,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其疆界,無故興師,致傷人命。但胡戍與西北邊境互相密近,累世戰爭,必選將練兵,時謹備之”。
訓示的意思是說,大明只可練兵嚴防,萬勿輕易遠征,或窮兵黷武。
因此,儘管猛哥帖木兒之弟凡察懇乞朝廷發兵剿滅楊木答兀給猛哥帖木兒報仇,而且楊木答兀又屢次不肯聽從旨令,但宣德帝也只下旨痛責,令他改惡從善而已。
換句話來說,歷史上,猛哥帖木兒正是因為粗壯百戶所送來的這封公文第二年春在阿木河送了性命。
“請回稟欽差大人,本官一定按時前往阿木河。”猛哥帖木兒拿到公文看了一眼,收好後向粗壯百戶說道,招撫楊木答兀的事情他已經幹了十年,早已經駕輕就熟。
“此事不急,暫時先放上一放。”李雲天聞言沉吟了一下,不動聲色地開口向猛哥帖木兒說道,“本官聽說楊木答兀的營地位於深山密林之中,生活異常艱難,如今臨近寒冬想必生活困苦。”
“本官此次前來帶了一些糧食和生活用品,勞煩指揮使派人協助將他們送給楊木答兀。”說著,李雲天微微一笑,“本官也給指揮使帶來了一些禮物,還望指揮使喜歡。”
這時,坐在李雲天下首處的雷婷拍了幾下巴掌,幾名驍武軍的軍士就把兩個大木箱抬了進來,並排放在了大廳裡,立刻吸引了屋裡人們的視線。
“哇啊!”當兩個木箱的蓋子被開啟後,現場眾人眼前頓時一亮,斡朵憐部的人禁不住爆發出一陣驚歎。
粗壯百戶目瞪口呆地望著那兩個木箱,裡面滿滿當當地裝滿了金閃閃、銀燦燦的金銀珠寶等物品,耀得他的眼睛直髮花,他還從沒有見過如此多的財物,看樣子價值已經超過萬兩白銀,這在遼東可是一筆非常巨大的數字。
尤其令粗壯百戶感到震驚的是,李雲天竟然破天荒地給猛哥帖木兒這樣的蠻夷首領送如此厚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