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猛哥不花是李滿住的親叔叔,也是火兒阿部的人。
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內部之間的關係則比較麻煩,海西女真因居地在東海之西而得名,分佈在松花江下游的吉林扶余縣至黑龍江阿城縣一帶。
東海女真是女真中比較落後的一部分,故冠又以“野人”之稱,被稱為“野人女真”,分佈在黑龍江中下游兩岸及烏蘇里江以東。
換句話來說,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是以其所活動的區域來劃分的,相互間並沒有什麼聯絡,可以說是不同的部族,並不是一個單純的種族。
其中,海西女真有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四大部,四大部中又有山夷、江夷之分。
山夷依山作窟,即熟女真完顏種;江夷居黑龍江,即生女真。哈達、葉赫屬山夷,而輝發、烏拉則屬江夷。
東海女真也可分為薩哈連、火兒阿、瓦爾喀、庫爾喀四大部,其中火兒阿部與建州女真火兒阿部同宗同族,一部分後來遷到了建州成為了建州火兒阿部。
明代的女真族是重新組合的民族,建州衛、毛憐衛的女真族多是渤海族遺民,受到漢人的影響從事農耕定居生活,種穀紡線,飲食服用,與漢族沒有多大區別,因此相互間進行了很好的融合。
海西女真人多是金代完顏部後裔,同樣也從事耕稼,他們倚山作寨,親屬聚居在一起。
東海女真,又稱野人女真,是女真族同赫哲族、鄂倫春族融合而成的一支,風俗與海西女真相同,所不同的是“不事耕稼,惟以捕獵為生”。
針對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的這種特殊情形,李雲天將他們與驍武軍進行了混編,海西女真四大部和東海女真四大部分別編進驍武軍的一個團裡,形成了八個人員混編的加強團。
至於東海女真和海西女真中的那些中小部族,李雲天把他們也編入那八個加強團裡,進而解決了女真諸部的建制問題。
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諸部的首領對李雲天這種混編的做法並無異議,其實他們最為擔心的事情是李雲天讓他們當炮灰,如果能與驍武軍的人同進共退的話就不會發生這種事情。
此次女真建州部、海西部和東海部共前來兩萬餘人,皆是年輕壯碩之輩,這已經超過了李雲天的預期,畢竟像這種出兵交戰的事情女真諸部都會儲存實力,能派來這麼多人已經夠給他面子了。
在那兩萬女真兵中,建州女真八千餘人,海西女真七千餘人,東海女真五千餘人,雖說建州女真的人數在女真三大部中是最少的,但由於李雲天答應幫他們收復被朝鮮王國奪去的失地,故而這次把幾乎一半的兵力給派了過來。
對李雲天來說,把女真諸部編入驍武軍只是整編的第一步,要想使得驍武軍與女真兵協同作戰還需要進行戰術操練,而且要想使得那些平日裡無拘無束慣了的女真兵聽從驍武軍的指揮也是一件麻煩的事情。
因此,李雲天準備給女真諸部一個下馬威,讓他們見識一下明軍的厲害,對於崇尚武力的女真兵來說唯有亮出強壯的肌肉才能使得他們臣服。
二月初二,開原城南門外的山腳下人頭攢動,三萬遼東明軍、兩萬驍武軍和兩萬女真兵密密麻麻地遍佈在山坡上,饒有興致地望著山前的一大片空曠的草地。
李雲天今天要在這裡舉行火槍營的操演,包括驍武軍的將士們在內,眾人都想見識一下火槍營火器的威力。
與遼東明軍和驍武軍的將領不同,女真諸部的首領們顯得有些心不在焉,在那裡交頭接耳地談笑著,好像並沒有把即將到來的操演放在心上,眼神中甚至充滿了一絲輕蔑。
在女真首領們看來,如果大明的火器真的厲害的話那麼蒙古人也不會輕而易舉地就佔據了遼東都司大部分地區,迫使遼東明軍不得不龜縮在幾個重要城鎮據守,李雲天此時拉出火器部隊無非是想鼓舞士氣,同時想要震懾他們。
李雲天掃了一眼在場的那些眼神輕蔑的女真首領們,眉頭微微皺了皺,隨後嘴角流露出了一絲冷笑,看來他讓火槍營進行操演的決定無疑是正確的,如果不殺殺這些女真首領們的威風那麼以後驍武軍的武官們根本無法指揮他們,就更別提打仗了。
就在這時,山腳一側的人群中忽然一陣騷動,只見火槍營與之相配合的步兵營列著整齊的縱隊從山腳下走來,出現在了人們的視線中。
排在最前面的是步兵營的縱隊,裡面全部是手握長槍的軍士,佇列整齊,一排排聳立的長槍使得行進中的佇列看起來猶如一個移動中的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