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城到通州之間也有一段運河,不過為了保證京城的安全朝廷將其劃為了禁道,平常只能走運兵的兵船或者運糧的漕船,各級官吏和百姓擅用者要受到重處。
“鎮武伯,小心行事,千萬不可輕視了那些叛匪。”軍閣首輔張輔和內閣首輔楊士奇率領著一批官員來城東碼頭給李雲天一行人送行,李雲天臨上船前,張輔不由得沉聲叮囑道,他與交趾的叛匪交戰過,知道那些叛匪非常棘手。
“太師放心,下官一定謹慎行事。諸位大人,後會有期。”李雲天鄭重其事地向張輔一躬身,隨後向現場的官員們拱手告別,起身和張本登上了停在岸邊的一艘大船。
大船隨即緩緩駛離了碼頭,河道里停著的運兵船見狀紛紛啟程,排成一列,浩浩蕩蕩地沿著水面順流而下。
李雲天和張本立在船頭的甲板上,衝著岸上的張輔和楊士奇等人拱手致意,岸上的官員紛紛神情嚴肅地拱手回禮,氣氛顯得有些蕭殺,頗有些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涼。
由於李雲天倉促出征,故而京城的官場對他此次平叛的結果並不看好,認為他年輕氣盛,行事太過魯莽和衝動,一些人私下裡甚至幸災樂禍,等著看他的笑話。
李雲天自然清楚外界對他出徵交趾充滿了質疑,不過他絲毫沒有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懶得打這種毫無意義的嘴仗,等交趾的戰事結束後一切都會明瞭。
由於交趾戰事緊急,為了能儘早趕到交趾李雲天下令船隊晝夜兼程,沿途州府已經在碼頭上將飯菜準備好。
如此一來,驍武軍的將士除了吃飯時能在碼頭上活動一會兒外,其餘的時間都在船上度過。
然而,令李雲天意想不到的一件事情很快就發生了。
因為驍武軍的人基本上都是北方人,不諳水性,因此長時間坐船後不少人都暈船,在船上嘔吐不止。
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情形,李雲天唯有選擇分兵帶著不暈船的人先走,那些暈船的將士則放緩了行軍的速度,由左副總兵王簡統帥。
不僅如此,李雲天還要增加一條前往廣西的行軍路線。
按照李雲天原先的計劃,平叛大軍先乘船沿運河南下到杭州府,然後從杭州府前往寧波府的定海縣登海船,經海路到達廣西的欽州。
這是趕赴廣西最快的一條路線,進而使得他能第一時間從廣西前往交趾,可以預想的是交趾現在的局勢肯定亂成了一鍋粥。
很顯然,海上的航行比運河更加顛簸,更容易使得驍武軍的將士暈船,故而李雲天不得不制定另外一條路上行軍路線給那些暈船的將士:從杭州府啟程,經浙江、江西、湖廣到達廣西的桂林。
桂林是廣西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司的治所,李雲天要想在廣西征兵以及開恩科,離不開廣西三司的協助,故而桂林他是一定要去的,只不過不是現在。
李雲天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去交趾,解救交趾被叛軍所圍困城市裡的明軍,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運河沿途那些給驍武軍準備飯菜州府的知府或者知州紛紛領著衙門裡的大小官員在碼頭上恭候李雲天和張本的大駕。
張本自不必說,是堂堂的軍閣次輔,位高權重,而且與文官關係密切,那些知府和知州豈敢不敬。
再者說了,李雲天這次被宣德帝任命為定南大將軍,並且巡撫廣西和交趾,權力之盛史無前例,他們更不會得罪這位仕途無可限量的官場新貴。
李雲天和張本並不想驚擾地方,因此一路上都沒下船,只是讓知府或者知州上船見了一面,其餘的官員則唯有在碼頭上等著的份兒了。
由於日夜兼程,再加上順流而下,李雲天只用了五天的時間就抵達了揚州。
揚州碼頭錦旗招展、鑼鼓喧天,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揚州府知府周皓、兩淮鹽道衙門轉運使楊誠、兩淮巡鹽衙門巡鹽御史何慕榮和揚州衛衛指揮使韓虎已經率領著各自手下的官員在碼頭上等候多時。
等李雲天和張本所乘坐的大船在碼頭停穩,周皓、楊誠、何慕榮和韓虎立刻率領著眾官員圍了過去,熱情洋溢地將兩人迎下了船。
李雲天這是第二次來到揚州府,上一次他還是湖口縣的知縣,當時是和周雨婷回老家石門縣辦婚事,結果與鹽商總會副會長魏德光的次子爆發了衝突,搞得並不怎麼愉快。
如今轉眼間已經過去了四年多的時間,可謂是物是人非,除了揚州衛衛指揮使韓虎外,揚州知府、兩淮鹽道轉運使和兩淮鹽道巡鹽御史都已經換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