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應,可私下裡卻毫不在意,認為叛軍不過是一些尚未開化的蠻夷而已,翻不起什麼風浪來。
為了搶在從雲南進入交趾的太傅、徵南將軍、黔國公沐晟之前抵達交州城救出被困的王通,他竟然率領著前鋒部隊離開了明軍主力部隊先行。
當柳升領著前鋒部隊行至昌江,在一處名叫“倒馬坡”的地方過橋時,柳升一馬當先,與百餘名親兵騎馬先飛馳過橋,拉開了與後方部隊的距離。
就在柳升過橋後不久,叛軍埋伏在兩側山地的伏兵群起而攻之,柳升見狀大吃了一驚,想要調轉馬頭逃回明軍大隊,可惜後路被截,無奈下唯有率軍繼續向前狂奔,最後馬匹陷在了一處泥潭中,被追來的叛軍亂箭射死。
明軍的先鋒部隊在倒馬坡遇到了叛軍的強力阻擊,雙方爆發了一場激戰,就在這一天晚上,與明軍主力一同行進的左副總兵、保定伯梁銘病死。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在梁銘病死的次日,李慶也跟著病亡。
由此一來,明軍的主將就成為了右參將崔聚,崔聚派人將梁銘和李慶的屍體運回了宣化府安置,率領緊急趕往倒馬坡,前去解救被叛軍圍困的先鋒部隊,於第二天終於率軍趕到。
叛軍的援兵也已趕到,增援的兵力超過了十萬,並且調動了象兵作戰,這給予了明軍致命一擊。
明軍中的絕大部分人還是第一次見到大象這種體型龐大的怪物,見其長鼻獠牙,力大無窮,頓時就亂了陣腳,慌亂不堪。
叛軍趁此大舉進攻,明軍抵擋不住全線潰敗,傷亡無數,隨軍將領和官員大部被殺,少數逃回宣化府。
與此同時,從雲南進入交趾的太傅、徵南將軍、黔國公沐晟被叛軍阻擋在了歸化州水尾縣,無法前往交州城。
交州城裡的王通得知柳升戰死、沐晟被阻後大驚失色,認為明軍在交趾大勢已去,為了避免叛軍攻交州城,於是私下以重金利誘黎利求和,並表示願意為黎利向宣德帝上呈謝罪表。
其實,這並不是王通第一次找黎利議和,當他被叛軍圍在交州城後,曾經暗中派人找黎利,許諾為黎利乞求封號,並承諾可將清化府以南之地割給黎利,希望黎利退兵。
黎利見到王通的使者後大喜過望,於是致書給王通,表示願意罷兵,但要清化府以南的州府,雙方以後井水不犯河水,化干戈為玉帛。
王通接到書信後召集交州城交趾三司官員討論,言明叛軍勢大,而柳升的援兵未到,萬一交州城被攻破那麼明軍在交趾將失去根基,因此不如與叛軍議和,先保住清化府以北的州府,等柳升率軍來後再平定叛軍。
得知了王通的意圖後,現場的官員大部分陷入了沉默,只有少部分人同意:明軍在清化府以南還控制著一些地方,如此一來豈不是要白白便宜了叛軍。
尤為重要的是,清化府的治所清化城依舊在明軍的手中,清化城是交趾的軍事重鎮,叛軍幾次攻擊都鎩羽而歸,要是按照黎利的議和要求,明軍就要白白放棄清化城。
不過,面對著兵臨城下的叛軍,再加上王通態度鮮明,故而只有交趾按察使楊時習表示了異議,認為此舉有辱大明聲威,而且不經朝廷就與叛軍議和是大罪。
可惜楊時習孤掌難鳴,遭到了王通的厲聲喝叱,認為他在擾亂軍心,使得眾位官員皆不敢言。
然而令王通沒有想到的是,清化府知府羅通在接到他的命令後不肯棄城,與清化衛指揮使打忠堅守,使得叛軍望城興嘆。
黎利並不想與明庭為敵,如今他接連獲勝打得交趾的明軍畏戰,故而接受了王通的條件,決定與明廷議和。
為此,黎利向宣德帝上了請降表,希望宣德帝能立安南國國王陳氏後裔陳暠為交趾王。
王通於是派人送黎利的使節入京向宣德帝獻請降表,並進獻禮物,交趾的戰事走到了一個是戰還是和的十字路口。!^!
第388章 攤丁入畝
當平叛交趾的十二萬明軍被叛軍擊敗,死傷慘重的訊息傳回京城時後,朝野震動,整個京城一片譁然,誰也沒有想到兵強馬壯的明軍竟然這麼快就敗了,而且還敗得如此悽慘,一時間眾說紛紜,議論紛紛,視交趾叛軍如洪水猛獸。
太子太傅、徵虜副將軍、交趾總兵、安遠候柳升戰死,太子少保、軍閣次輔李慶和保定伯梁銘病死,再加上少保、軍閣次輔陳洽自刎而亡,大明這兩次平叛交趾可謂失敗至極,一下子就失去了四位勳貴重臣,簡直就是不可思議之事。
李雲天得知這個訊息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