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人看了難受之極。一對眼睛卻是十分靈活,不時左顧右盼。
桓震心中對他很是鄙夷,也懶得同他廢話,開門見山地將他送來那張名刺向桌上一丟,道:“你來尋本官作甚?”李經緯笑道:“下官久慕大人高名,知道大人誅除魏閹,智勇雙全,一直無緣得見,好容易探聽到大人的住家,這才上門拜訪,想要一瞻大人丰采,不料時運不濟,竟遇不上大人。”桓震不耐煩聽他的吹牛拍馬,站起身來作勢欲走。
李經緯果然大急,連忙攔住,桓震道:“本官連日事忙,沒空陪你扯淡。有話快說罷。你送那許多禮物來,不是送著好玩的罷?”李經緯笑道:“大人真是爽快人。既然如此,下官也就不繞***,下官的一個妾舅,因為些許小事給下在刑部獄中……”桓震搖手止住他話頭,他任職御史,時常與刑部有事務往來,也知道刑部審理的案件都是大案重案,怎可能是什麼小事?此人明顯是求自己說情的,這個例他可不能開。
當下正色道:“桓某今日不曾來過此地,更加不曾與你說話。我家中那些禮物,明日自當遣人奉還。”說著推開李經緯,頭也不回,徑自出門。李經緯在身後叫道:“桓大人不聽明因由,就要離去,怎知敝妾舅不是給冤枉入罪?”桓震心裡一動,心想確乎如此,連四百多年後的時代,也有許多人無緣無故的給警察冤枉,甚至於丟了性命,自己什麼時候也變得同那些蠻不講理的警察一樣了?
但是瞧這個李經緯的模樣,他說的話實在叫人信不過去。勉勉強強地重行坐下,聽他說完了整個故事。聽完之後,卻覺倘若他說的全是實情,那麼這個李經緯非但不是甚麼奸商,並且還是一個可遇不可求的商業人才。
原來此人乃是一個世代鹽商子弟,在山西是有名的富裕世家,一年之中,山西簽發的鹽引,倒有八成是在他家的。然而李家卻不止於經營鹽業,糧食藥材、糖酒衣服都有涉足,經營範圍東至河北,南到湖北,勢力很是龐大。
李家有一條生財之道,便是將內地的消費品,運到邊境去賣給北方的少數民族。這本來沒有什麼,明末對於恭順的遊牧民族,也是准許一定程度的邊市貿易的,可是李家為了大批次販賣潞綢,居然在潞安府一帶開設作坊,僱傭農民為織工,按匹計酬。近年來山西天災嚴重,農民靠種地往往不能謀生,於是便有一些拋棄了田產到李家作坊中做工的,既可養家活口,又可以規避徭役。隨著李家作坊規模逐漸擴大,從潞綢發展到潞酒,當地的荒地就愈來愈多,更有些農民索性將地裡糧食鏟去,種了桑樹,已經收下來的糧食,也都賣給酒坊,潞安府錢糧收入也就受到了嚴重影響。
於是上個月,潞安府作坊名義上的主持人,李經緯的妾舅,便以“引誘刁民,不務生產”的罪名給逮了起來。潞安府一審之下,居然審出他不光“引誘刁民”,還朝邊境走私鐵器食鹽。這可是通番大罪,地方上不能處理,便將他解送進京。
李經緯的妾是個厲害人物,兩場大鬧之下,逼得他不得不跟著來北京設法營救。可是運氣不好,京中官場剛剛經過一次大換血,李經緯原先的幾條門路,都給崇禎皇帝斷了。他沒法可想,聽那些罷官的魏黨人物說,桓震是近來一個厲害角色,一手搞垮了魏忠賢,很得皇帝的信任,便想從他身上設法。
這些他自然不會對桓震明說,然而桓震畢竟也在官場中混了一段時間,聽得他含糊其辭,心裡早明白是怎麼一回事情。心中卻覺得這個李經緯頗有商業頭腦,他所做的事情,同英國圈地運動剛剛開始的時候,又有什麼兩樣?
然而若論起國法,他又確實犯了法,論起罪來並不冤枉。這種事情,到底不能幫他設法,當下搖了搖頭,仍是要走。
李經緯卻如螞蟥一般叮住了不放,直跟在他後面,一路尾隨到了家裡。任是誰這般給人跟著都會不爽,桓震走到自己家門,回頭看看尾巴仍然綴在身後,不由得大嘆自己倒黴,怎地招惹上了這種厚麵皮?不過商人倘若麵皮不厚,也就不能發財了。
猛然站定步子,回身瞪著李經緯。李經緯收足不住,險些撞在他身上。好容易穩住了,訕笑道:“大人身手敏捷,下官不如,下官不如。”桓震又是好氣,又是好笑,正色道:“你這等忙桓某幫不了,更加不敢幫。請你另尋別人去罷。”李經緯仍是笑眯眯地,卻是一副不信桓震所說的神色,道:“桓大人敢是嫌下官誠意不夠麼?”所謂誠意,那便是桓震院子裡堆的那些禮物了。
桓震聽他這一說,才想起自己家裡還有這一個大麻煩在,心想你跟來了倒也正好,當下將家裡的廚娘僕人統統叫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