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3 / 4)

小說:新列強時代 作者:曾氏六合網

軍令如山,尤其在這種局勢艱難之時。

不論是九江知府還是一起折騰的同盟,都不敢勸朱姓知縣留下違抗軍令。

幫忙說情歸說情,真要他們承擔責任的時候抱歉以他們肩不能挑背不能抗的瘦弱身體,承擔不起這份重擔啊。

結果就是,朱姓知縣悽悽慘慘帶著手下人馬出城趕赴南康,形單影隻連前來送行的都沒有,可謂淒涼到了極點。

這傢伙也是個狠角色,眼見自家狀況如此淒涼,頓時恨極了挑頭鬧騰的九江知府,還有那一幫逃過一劫的同盟之輩,對援軍高層反倒沒多少怨恨。

人家這是殺雞駭猴呢,只是可憐他卻是那隻被挑中的雞。

南康那種危險地方他自然不會去,出了九江城外圍防線不遠,朱姓知縣便掉轉方向直接消失在沒出現過。

訊息傳回九江自然又引起一番波瀾,水牛殺雞駭猴的手段效果極佳,儘管朱姓知縣那幫同盟一個個難免生出兔死狐悲之念,卻是沒人再敢跳出來鬧騰。

九江知府剛剛牽頭弄出的同盟組織頓時一轟而散,一個個老實本分得很再也沒有敢出頭挑事。

輕而易舉解決北部問題,吳可也沒太放在心上而是把所有注意力都投向烽火連天的南昌附近。

太平軍檢點曾天養繼續帶兵肆虐南昌周邊州縣,而入贛太平軍主力依舊時不時試探性攻一下城,逼得南昌守軍只能眼睜睜看著太平軍在外頭肆虐,卻是不敢輕舉妄動。

而九江援軍自從收縮防守後,一下子也失去了危險入贛太平軍後方的能力。

處於最前沿的永修駐兵不足兩百,而且還是當地民團跟衙役組成,不要說威脅曾天養部,人家部來找麻煩都得謝天謝地了。

吳可知道這樣的局面發展下去可不是啥好事,只能被動挨打的局面極傷士氣,搞不好重壓之下不需外力自己就崩盤了,還好到了八月末的時候清軍各路援軍終於姍姍來遲……

第317章又是老一套

“馬的,各省援軍終於趕來了!”

聽著手下彙報這條大好訊息,吳可有一種熱淚盈眶的衝動……

8月中下旬,清軍各路援軍亦陸續到達,計有從江南大營派來的雲南兵一千二百人(由總兵音德布率領),從湖南派來的湘勇三千六百人(由知州朱孫詒、訓導羅澤南等率領)。

雖然兩路援軍人馬加起來不過五千,比起湖北援軍一家五千都不如,但其提振士氣的效果卻是極佳。

別的不說,原本正肆無忌憚在南昌周邊掃蕩的太平軍曾天養部,第一時間收縮與主力匯合。而遊蕩於九江長江江面的部分戰船都都紛紛與大隊匯合,讓九江沿線防務一下子輕鬆不少。

沒了長江上那些討厭戰船的騷擾,吳可立即收攏部分只留下不足一千人馬駐守九江,他則親率三千援軍趕赴南昌與另外兩省援軍匯合。

那兩路援軍不是自己手下,又是從陸路而來不經過九江,人家也不可能巴巴跑來九江拜見,他們互不統屬官位也壓不住人。

從江南大營過來那位可是堂堂的總兵官銜,雖然只有一千二百雲南兵,是三路援軍中最少的可人家官位品級卻最高。

九江有湖北援軍的嚴防死守,加上又不是入贛太平軍的主攻目標,南昌一直沒能拿下牽制了太平軍主力不得妄動,使得九江境內沒受太大波及,依舊牢牢掌握在當地官府之手。

因此在九江境內行軍一路暢通,湖北援軍之前打出的威名也不可小覷,沿途州府無比熱情招待送糧贈食,同時還有不少當地有雄心的民團武裝加入進來。

吳可全然笑納,只要肯守援軍訂立的規矩一切好說。

對於這些主動跟隨的地方武裝人馬,援軍以交好為主嚴厲約束為輔倒也其樂融融沒多大隔閡。

待到湖北援軍出了永修踏入南昌轄下灣裡之時,身邊跟著的民團武裝竟有過千之數。路上經過粗略整編按照各部人馬數量,直接拿鄉勇隊那套編制套。過五十人馬一個小隊,六個小隊聯合就是一箇中隊,中隊長大多由援軍派員充任,沒有直接指揮權只有建議權一切行動都跟各小隊長商量著來。

湖北援軍是青雲譜與那兩路援軍接上頭,見面之後自然是好一通寒暄客套,無論是江南大營總兵音德布還是那位訓導羅澤南,吳可都隱隱都點印象,肯定在前世聽過他們的名字。

這樣一來他就更不敢怠慢,以他那渣渣的歷史知識都有印象的角色,無不是大清這個時代最出色的人傑,只要不死幹翻太平天國後起碼一個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