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
金陵戰役打得如火如荼,湖南寶慶同樣也是戰火連天,而讓吳可沒想到的是,趁著大清無暇他顧之際,去年剛剛吃了大虧了英法聯軍竟然突然發動……
第443章大沽口大捷
“什麼,洋人再犯天津?”
聽到這個驚人訊息的時候,吳可剛剛視察完常州前線,跟隨護送傷員的後勤輜重部隊緩緩趕回常州的路上。
“是的大人,洋人再犯天津,慘敗於大沽口!”
傳信兵滿臉喜色連連點頭。
“好好好,真是太好了!”
吳可接過傳信兵手中的情報匯總,粗粗翻了一遍忍不住連連叫好。
“大人……”
跟在身邊的心腹幕僚張松眼巴巴望了過來,眼中滿滿的好奇之色。
“走走走,咱們先一步回去,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
吳可卻是將一疊情報匯總收入隨身攜帶的‘公,文包’裡,隨後喚來隨行後勤輜重部隊首腦,匆匆交代了一番注意事項便在近千督標衛隊騎兵護衛下,跟隨幕僚團一起拍馬先回常州一步。
總督大人回衙了!
吳可和身邊幕僚團隊第一時間趕回常州臨時總督衙門,訊息有下子傳了開去,城中早已等候多時的富商大賈急忙送上拜帖。
“告訴那些商人,本督有緊急公務需得處理,讓他們有事明日再來!”
看著擺在桌上那疊做工精緻的拜帖,吳可擺了擺手吩咐道。
話說總督衙門準備整頓鹽務的訊息傳開之後,引起蘇南商界好一陣騷動。剛開始有意參上一腳的商人們還處於觀望狀態,尤其是之前的鹽商蹦達得歡快之時他們更不敢胡亂動作,直到總督衙門動真格的時候他們才開行行動。
隸屬於總督衙門的文官武將門統統都被叨嘮一遍,結果發現這些官員們沒有決定權之後,商人們便立刻轉移目標,透過各種渠道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七繞八繞想要直接找上吳大總督說項。
晚可也是被煩得不行,無奈之下帶著手下衛隊戰士到前線視察,沒想到回來的路上卻突然得到‘洋人慘敗於大沽口’如此勁爆訊息。
回來之後,招呼身邊核心幕僚團一起來到後院書房,迫不及待開啟記錄了大沽口詳細戰報的文書。
……
咸豐九年(1859),為了防備洋人軍隊再從海上直奔京師,桂良臨危受命,以直隸總督兼欽差大臣之職與戶部侍郎瑞麟,督辦京津地區的防務。
任命下來之後桂良好不敢怠慢,他親臨大沽口,看到炮臺設施極差,發出怎能抵抗西方侵略者的洋槍洋炮的感嘆,並表示:“今日皇上讓我擔此重任,一定要重建大沽口炮臺,重振我大清海防軍威。”
大沽口是天津的海上第一門戶,位於天津東部、海河口南岸。這裡的防務直接關係到京城的安危。桂良等滿清大員將重修大沽口炮臺等防務計劃包括兵力、費用奏報皇上,很快得到批准,命他重建大沽、增建雙港等重點海防炮臺。
經過半年多的緊張施工,嶄新的大沽口炮臺由原有的4座增加至6座,在海河入海口南北岸共設5座1。5~5丈高的炮臺。炮臺周圍修起了堅固的堤牆,牆外挖有壕溝、栽有木樁,以防海潮衝擊。
在出海口還排列了3道攔河鐵鏈,配有鐵戧(伸出水面的鐵尖,可阻攔敵艦靠岸,河水上漲時,鐵尖浮在水中,可刺破敵艦底),安有木柵,連成巨筏,可攔截敵艦。
炮臺共安裝各種大炮60門,包括6000公斤的鋼炮2門、5000公斤的鋼炮9門、25公斤的鋼炮2門、西洋造鐵炮23門以及其他型別的鐵炮。每座炮臺駐防400名兵丁守衛,總共有兵力近4000人。
掛良並不放心還在距天津不到20公里的雙港防區,利用地勢高、河身窄,便於阻擊敵人的地形,在海河兩岸增設兵營9個,調6000多兵丁駐守,修築炮臺13座,安裝6000公斤左右的銅炮81門。
此外,在沿海岸從大沽到山海關的眾多出海口設防,佈置了相應的兵力。
為了增強京津地區的防衛能力,桂花還向咸豐帝提出兵力的全盤部署。在京東門戶通州運河兩岸,調火器營、炮營、健銳、技勇、巡捕等營官兵1500名,調密雲、熱河、宣化鎮兵共2000名,同時調察哈爾蒙古騎兵1000人駐守通州。
天津海防由原綏遠城將軍、直隸提督託明阿統領綏遠城1000官兵以及由察哈爾、哲里木、昭烏達、卓索圖各盟調集大批蒙古騎兵共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