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部分(2 / 4)

小說:新列強時代 作者:曾氏六合網

功的將朝廷對其的忌憚勾引至頂點。

所以,曾國藩和湘軍能做的選擇真心不多。

曾國藩到了金陵之後,他的很多心腹,包括彭玉麟、趙烈文等人,以及著名的研究“帝王之學”的學者王輳г說齲�枷群罄刺皆���牡住K�且豢�妓禱笆倍己芤�蓿�械慕杌�⒎⒗紊В�г鉤�⒔崩�還��械奶嬖������蛭�譚岬哿偎樂�庇幸叛裕�砼怠翱爍唇鵒暾咄酢薄�

可等到曾氏兄弟攻克了金陵,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只慳吝地給了曾國藩一個“一等毅勇侯”,“王”與“侯”,相差十萬八千里啊!

對於部下與幕僚們的試探,曾國藩絲毫不動聲色,他什麼也沒有表示,後來,為了避免越來越多的麻煩,曾國藩乾脆親筆寫下了一副對聯:“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掛在金陵住地的中堂上。這樣,所有來曾府試探風向的人,從這副對聯中,就已經明白曾國藩的心跡了。

實際上對曾國藩來說,他不是沒有考慮,而是考慮得已經非常徹底了。曾國藩清楚地明白目前的形勢:擺在自己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是“進”——擁兵造反,推翻清廷,自立為帝;二是“退”——自剪羽毛,釋清疑忌,以求自保。

對於曾國藩來說,他顯然不想繼續打仗,多年的戰爭已讓他徹底厭倦,更何況自己的身體和精力每況愈下,繼續爭權奪利,對於他來說,已沒有太大的興趣。

曾國藩自那一次不告而辭回鄉之後,人生的態度已親近黃老哲學,幾乎沒有攀登頂峰的野心。水滿則溢,月滿則缺,曾國藩深得三昧。因此他寧願自己的福分和運氣不要太好,所以他把自己住的地方,命名為“求缺齋”,也是這個意思。

不僅如此,曾國藩越來越迫切想退隱歸田頤養天年,在往後的歲月中,盡情地享受生活,讀讀書寫寫文章。

既然沒有前進的路,那麼身心疲憊的曾國藩就不得不尋求退路了。

他知道在這種情形下,只有迅速表明自己的態度,才能安全度過危險。那段時間曾國藩無論在公開場合,還是在私下的日記中;無論是在給朝廷及同僚友朋的奏章和信函裡,還是在給兄弟兒子的家書中,都用不同的語言和口氣表達一個共同的意思:勝利得力於別人,自己無功可居。

並且,一向行動遲重的曾國藩變得迅猛異常,一是果斷地殺了李秀成,二是給朝廷上了一本《粗籌善後事宜折》。

在奏摺中,曾國藩對朝廷有兩點建言:一是在兩江範圍內,全面恢復科舉;二是請求裁減湘軍。

很快,朝廷同意了曾國藩的意見。他立即以兩江總督名義大告兩江:當年11月份將在兩江地區恢復科舉,進行甲子科鄉試。

與此同時曾國藩還壓下了兩江總督衙門、江寧布政司、江寧知府等官衙的興建計劃,將經費用在兩項建設上:一是重修滿城;一是恢復江南貢院。

修復滿城,完全是出於政治原因,曾國藩是想以這樣的姿態,消除朝廷對於自己擁兵自重的懷疑,他就是要讓朝廷知道,自己身為一個地方漢族大員,對於清朝天子是極度尊重的。

曾國藩清楚地明白一個弱小民族的心理,也明白孤兒寡母統治的恐慌。至於恢復科舉倒是出自他的真心。

作為一個曾經的讀書人,曾國藩一直想為天下的學子做點什麼,而且恢復江南貢院,明顯地可以籠絡江南士子的心,起到穩定局勢的作用。

後來事情果然如曾國藩所料,科舉的恢復使得社會一下子變得有序起來,兩江一帶的年輕後生因為有了出路,又開始專心求學,變得安分守己了。

在裁減湘軍方面,曾國藩可謂是計劃周密,他向朝廷建議經過這麼多年的戰爭,湘軍已“無昔日之生氣”,奏請裁汰遣散想馬上裁三四萬人。

還沒等朝廷答覆,曾國藩就擅自做主,在沒有經曾國荃同意的情況下,以曾國荃有病為由,上奏朝廷請朝廷不要安排曾國荃擔任浙江巡撫,讓他回老家養病。

曾國藩擔心的是,毫無城府的曾國荃因為沉不住氣而壞事,並且曾國荃因為攻城之後的大肆屠殺,以及太平天國銀庫大量金銀失蹤事件,得罪了不少人,若不暫時避一避,很可能首先遭殃的就是他。

曾國藩的請求正中朝廷下懷,朝廷很快同意了曾國藩的意見,並且在上諭中很是慰問了曾國荃一番。慈禧還特意讓欽差送來一支六兩的大人參以示龍恩。

直到此時,曾國荃才知曉了事情的前因後果。曾國荃很不高興,以為兄長有意排斥自己。不久在湘軍將領秦淮河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