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的功勳,就算調任京城作為領班軍機都夠了,只可惜剛滿四十歲的他,年齡實在太小了一點。
經過十來年經營,整個兩廣幾乎被他建成鐵桶一般,換了新任總督沒他的暗中支援根本就玩不轉。所以朝廷的調令到來後,他也沒玩什麼花樣直接應下,而後收拾收拾便趕到金陵赴任。
再任兩江總督,擺在他面前的頭號任務,便是給身處西北戰場的左宗棠部楚軍籌集軍資糧餉,目前放眼整個大清也只有他有這個能力,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李鴻章都得靠邊站。
日本人狼子野心折騰的時候,作為大清有數耕疆大吏吳可也發表了意見,認為朝廷應該強硬以對。按他的說法就是,面對小小的藩屬國朝廷都沒底氣強硬的話,以後還怎麼面對列強壓迫?
結果,朝廷再一次讓他失望了,竟然面對日本這樣的藩屬國時,表現得都那般軟弱可欺?
日本人出兵臺灣時,吳可也提請調派兩廣清軍參戰,同時將剛剛恢復了一點元氣的兩廣水師也推了出來,結果朝廷根本不予理會。
吳可也知道這是什麼原因,不過就是擔心讓他再次立下大功,到時賞無可賞朝廷就尷尬了,當然遏制吳可手頭權力和影響力是最重要的原因。
既然朝廷是這麼個態度,他也就藍度自討沒趣,冷眼旁觀朝廷的蹩腳表演,將本就不多餓面子在國際社會掉得乾淨。
在這期間,曾國藩怪掉了,李鴻章取代曾某人成了湘淮領軍人物,左宗棠在西北一邊圍剿回亂一邊積極準備殺入新疆平叛。
總之,漢人督撫已經成了維持大清繼續存在下去的基石。關鍵朝堂上慈禧太后的帝后黨與恭親王為首的王公黨鬥得厲害,也沒精力對付各地漢人封疆。
同治十四年發生了三件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