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部分(2 / 4)

略的最高執行者,丞相是軍務計略的最高統籌者,右尚書令是軍務計略的最高決策者,不管出於何種理由,疏忽也好、偏執也好,既然最終結果證明是明顯的錯誤,那麼任職的人就要對第三次北伐的失敗擔責。

其中郭嘉擔任右尚書令,作為最高決策者承擔主要責任,貶官三級,削食邑三百戶,罰俸兩年,但仍代理尚書檯事務。

諸葛亮擔任丞相,作為最高統籌者,貶官兩級,罰俸一年,削食邑兩百戶,但仍代理丞相事務。

徐庶擔任太尉,作為最高執行者,貶官一級,罰俸半年,削食邑一百戶,但仍代理太尉事務。

因為第三次北伐的失敗非戰之罪,乃是戰略本身的錯誤,領軍將領多有區域性的勝仗,可謂佔盡優勢,因而反倒功勳不小,不但沒有受罰,反而盡皆得到封賞。

一個月後,王旭召集尚書檯群臣密議,探討今後戰略目標的轉移,並展開了爭對第四次北伐的展望和準備安排……(未完待續。。)

第八百六十五章 興兵伐吳

第三次北伐的失敗,對楚國可謂是沉痛的教訓,軍中將領更是狠狠憋著一口氣,他們在戰爭中一直佔據著優勢,可最後卻不得不接受失敗的苦果,這對於將領來說,是極其痛苦的事情。

只是隨著楚國成型,分工明確,體系完備,有序運轉,王旭和群臣倒是都輕鬆下來,有了更多的閒暇時間。

征戰半生的王旭也真正有大量功夫儘儘孝道,陪陪家中嬌妻美妾,享受著多年奮鬥的甜美果實。

北伐失敗的陰影在數月後逐漸淡去,公元二一七年秋,遠征軍統帥李嚴和鄧芝傳回捷報,在撣國和都護府的全力協助下,聯軍在一年多時間裡,已逐步消滅驃人的主要軍事力量,全面掌控了驃人的小國聯盟,詢問如何處置。同時還已經派人送回巨量不可計數的財富和各類特產,只是因為數量太大,運輸需要很長的時間。

王旭得到訊息時非常高興,下旨增添李嚴和鄧芝的食邑兩百戶,並立刻召集尚書檯商議如何處理南方的事務。在司徒田豐和司空沮授的強烈建議下,尚書檯議定,由李嚴和鄧芝據實際情況分出部分驃人國土劃入撣國,然後協助臣服的驃人組建統一的驃國,設立驃國都護府。

名臣呂乂、呂季陽拔升驃國左都護,邊防軍西軍將領趙v融拔升驃國右都護,奉命組建驃國都護府。

在呂乂臨行前,王旭還親自相送,再三囑咐其要將驃國的控制範圍推進到海岸。並與交州南部的日南和九真二郡儘快聯絡起來。然後再慢慢治理和逐步改革。但有需要協助之時,可直接向他上奏。

從這一刻起,楚國控制的疆域往南直延伸至海岸,加速了民族的融合和人類的發展,跨越了近千年,以至於無數年後,大楚皇朝的太祖皇帝也被那些地域的人喚作聖皇帝,以示尊敬。

南方的問題逐漸解決。卻勾起了王旭對劉敏和潘浚的思念,自從兩人出使西域後,幾年都了無音訊,他在去年北伐前還曾派遣楊阿若前往尋找,可時至如今,連楊阿若都沒有回來。

楊阿若是個偏偏佳公子,善於歌舞,武藝超群,當世有名的豪俠,在歷史上也是知名的俠客。前些年被單懷籠絡,後又被向天折服。從而成為了龍虎衛的虎組統領,其與龍組統領韓龍、鳳組統領王月影並稱楚王宮三大護衛。

這件事多少成了王旭一個小小的心病,向天曾說要親自去一趟西域,查探究竟發生了什麼,可王旭再三考慮後,還是斷然拒絕,他著實擔心向天即便去了也同樣回不來。

公元二一八年夏,楚國再度集結大軍,準備展開第四次北伐,目標是直接進軍黃河以北。為了這個戰略,玄武軍團、北方軍團、東方軍團,邊防軍北軍全部都做了長達幾個月的充分準備。

魏國也為此進行了嚴密的部署,在黃河以東、以北的地區佈下重兵,時刻準備應對危局。吳國則在汝南和豫章周邊集結重兵,準備在楚國遠征之後,從後方給予楚國重擊,緩解魏國的壓力。

可是在王旭準備點將發兵的前一晚,左尚書令郭嘉突然連夜進宮面聖,只說了一句話。

“主公,伐吳吧!現在伐吳是最好時機!”

王旭在沉默一刻鐘後,同樣沒有廢話,只是點了點頭。

“好,伐吳!”

次日,王旭登壇祭天,點將發兵。

命令下達時,在場的楚國文武可全部都有些發愣,本來的北伐變成了南征,他們幾乎都以為自己聽錯了。

可軍令如山,在如何不理解,還是得執行,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