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1 / 4)

小說:北宋中華 作者:片片

厴了賦霾永枚崮康墓餉ⅰ�

在少年班開班儀式上,劉通沿引梁啟超先生《少年中國說》的篇章激勵少年兒郎,為與當前形勢相契合,改動了其中的一部分:故未來中華之希望,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十六 初蓄力量

轉眼已至1119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年十一月,改政和年號為重和,1119年二月又改重和為宣和。政和、重和、宣和,三和重疊,徽宗朝本來以和為貴。神宗、哲宗時期多年對西夏用兵,到徽宗時代,民眾厭倦戰爭,希望和平,在皇帝的年號之中也可看出一些端倪。若非蔡京、童貫等人一力主張對夏、遼作戰,也許戰爭會少一些。而今宋夏停戰,對遼按兵不動,和字年號倒與實際合上了若干節拍。

宋人雖然不想戰爭,但女真的崛起,不久的將來遼國滅亡之後,金人就要驅兵來犯。樹欲靜而風不止,想和平又哪能如願。歷史即將走到十字路口,國家的存亡,民族的興衰,未來亞歐大陸的歷史走向,將要在這幾年之中定下基調。一旦金人進逼而宋庭萎縮,則形成宋金夏三足鼎立之勢,此後東方大地狼煙不熄,征戰不休,勢必給北方和西域其他民族以可乘之機,正如當年蒙古雄起一樣,一掃天下,給亞歐民眾帶來深重的災難。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為警示時人,劉通常與左右談論天下大勢,剖析未來的歷史走向,有識之士惕然惶恐,對劉通的遠見既感欽佩,對未來的局勢又是憂心忡忡。劉通每向徽宗上表,暗示江南的情況堪慮,委婉建議取消花石綱,適當降低課稅。徽宗沒當回事,認為劉通杞人憂天,何況還要建造宮室園林,正為臣屬所獻的花石綱而陶醉呢,哪肯取消?東南乃是錢糧重地,降低賦稅簡直是割肉,那是沒有可能的。

對於朱勔等人獻花石綱取悅徽宗一事,太學生鄧肅等人向有微詞,為此被蔡京等人壓制,當然不受重用,1119年十一月鄧肅還因寫詩譏刺而被詔令放歸田裡。為防類似呂將事件再次發生,劉通將鄧肅等人調來西北,蔡京、朱勔等人巴不得他們離開京城,省得礙手礙腳,對劉通的調人提議一拍即合。

鄧肅與呂將本來熟悉,呂將憤世嫉俗而避世,後又入世。鄧肅抨擊時弊但不避世,調任西北後與劉通交往漸深,引劉通為知己。鄧肅的學識與見識不亞於呂將,西北又多一個幹才,無疑是件振奮的事情。

三月裡一天,鄧肅與公孫勝來見劉通。二人都是制置署文吏,鄧肅為正六品,公孫勝升為從六品。

鄧肅說道:“軍事改良、農商新政已有時日,下一階段的計劃,我們擬了一個方案,請大人過目。”

劉通接過文字,瀏覽一遍,而後進行商討。劉通:“對遼夏二國,當取何策較妥?”

鄧肅:“收復故土是主,議和是賓。契丹人心慌亂,以攻心為上。遼西軍民尚在觀望,對於遼西,可助其扶貧救弱,昭示我仁俠胸懷,闡釋我寬仁之政。西夏意向模糊,咱們需當探明西夏的取向,再定行止。”

公孫:“放寬邊境限制,鼓勵邊民往來,加大邊境貿易,引其民,化其兵,使其離不開我們。遼國局勢漸惡,可派得力之人前往遼西聯絡,待時機到來,大人可親往西京籠絡。西夏國主李乾順,任用賢能,暫無可乘之隙。可與之聯手,共圖契丹。”

鄧肅:“我等不必非與西夏結盟,所慮者,我出兵北上時,西夏乘虛而入。下次他們來邀,大人可到西夏走一趟,探其國勢民情。”

劉通:“二位所見甚為在理。江南之事很是重要,呂將暫時不能過來,要不然你們一個在長安,另二個出遼夏,豈不甚好。”

公孫:“何不將吳用叫來?”

劉通:“京東之地,要防範契丹女真,晁蓋、吳用、林沖等人堪當大用,再抽人手,王波、陳疏等人勢孤力單,難以應付。”

鄧肅:“要不,讓安主簿北上遼西,我或公孫出西夏?”安堯臣現任京兆府主簿。

公孫:“他跟大人出使遼國,對契丹事務知之較詳,是個上佳人選。”

隨後,鄧肅前往西夏,安堯臣去西京道,公孫勝留在長安。劉通擬寫奏摺上報徽宗,闡明西出、北上之意,此正是劉通出任西北的初衷,徽宗心中有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