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高密城,這是大總統的聖旨,上面有人頂梁,咱們就放開手幹!”高城也是恨的不行,這該死的小鬼子!
既然到了這個地步,就不要顧忌太多了,精銳計程車兵們立刻將手裡的傢伙向目標招呼,火箭筒、手榴彈、重機槍、散彈槍等近戰利器再次成為克敵制勝的法寶。當日傍晚7點三十分,高密城內的戰鬥基本結束,零星的槍聲也在一個小時後徹底消失。
據統計,高密之戰華軍死傷四百零一人,殲滅日軍兩萬兩千一百人,沒有俘虜。繳獲步槍一萬九千支、機槍一百五十五挺、火炮一百零九門,不過這些武器大部分受損嚴重,華軍也沒有用繳獲的武器作戰的習慣,因此大部分運回工廠回爐。
上述資料是對外公開的,另有一份列為絕密的檔案,不過知道這個檔案內容的只限制在軍方內部,而且不超過十五人。這些人都被要求籤訂最嚴格的保密協議,之後總參成立一個專門的統計小組,負責統計平民傷亡的工作,不過這個小組的三十五名成員活到五十歲的不到一半,其餘全部自殺於難以承受的自責之下。
拿下高密後第二軍休整一晚,強大的攻擊力讓青州的日軍第一軍瞠目結舌,一個師團加一個**旅團兩萬多人的兵力不到一天時間就被全部消滅,這樣的戰鬥力簡直難以相信。客觀存在的事實讓日本第一軍加快了撤退步伐,駐紮在青州城外各地的日軍接到緊急命令,加速向青州靠攏,並於7月19日向濟南方向撤退。
奧保鞏大將命令第二軍向淄博方向移動,構築防禦工事,接應撤退的第一軍,並擋住華軍兵鋒。不過日軍低估了機械化部隊的行軍速度,18日凌晨五點左右,華軍第二軍就從高密出發,六十公里左右的路程只用了四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上午九點,華軍前鋒就出現在濰縣縣城東側。濰縣城區附近防守的兵力只有兩個步兵大隊,能發揮多大作用還是個未知數。
震驚於華軍的進軍速度同時,日軍第一軍立刻研究逃跑路線,如果離開城區向西撤退,在野戰中,按照兩軍的最大行軍速度,還沒有進入淄博就會被華軍機械化部隊追上,失去防守地利優勢,第一軍的撤退很可能演變成潰敗。
“華軍擁有海量的汽車、裝甲車等工具,單單前鋒一個營的部隊就擁有超過三百輛,坦克、卡車拖曳的火炮應有盡有,這種軍隊超過我們太多。”第一軍軍長乃木希典中將接到偵察兵的情報後無奈的說道。
“但是依託青州城防守也不是個好辦法,這個小城沒有堅固的城牆,地勢開闊,易攻難守,而且城區內建築低矮,高密的戰鬥表明進入巷戰後失敗的更快。我認為可以向西南方向的沂蒙山區轉移,進入臨朐後就進入複雜的山地地區,可以最大限度的限制華軍機械化部隊的推進和坦克裝甲車、火炮組成的火力優勢,最後穿過沂蒙山區回到濟南。”
“青州正好處於濰縣和淄博的中間位置,如果濰縣的部隊可以擋住華軍五個小時,我們就可以成功撤回淄博。或者抵達淄博的第二軍前出一段距離接應我們,總之要比進入山區好吧,那裡的地形對我們來說非常陌生。”
“高密的戰鬥表明濰縣的防守堅持不了那麼長時間,而且華軍完全可以繞過濰縣,直接攻擊青州方向。而且從濟南出發的第二軍來不及趕到淄博,我們就會被追上。”
最終乃木希典決定大軍折向南方,從臨朐進入山區,擺脫華軍的追捕。驚弓之鳥一般的日軍想不到,華軍驚人的行軍速度是與後勤緊密相連的,抵達濰縣後華軍的後勤補給能力就達到極限,尤其是支撐車輛前進的燃料,還需要一天時間才能運抵濰縣。也就是說日軍第一軍有足夠的時間撤回濟南,不過不知道的乃木希典只能進入沂蒙山區,在夏季的這個時候山區正值林木茂密、不時會有山洪暴發,也不知道他們會在山區受多少罪才能走出來。
第三百一十一章徐州會戰
前去接應第一軍的日軍第二軍在接到命令後不得不返回濟南,因為奧保鞏接到訊息,華軍徐州方面軍突然發動進攻,從南面威脅濟南。至此華軍已經從三個方向發動進攻,不過最危險的地方還是山東方向和遼西走廊方向,而南面的徐州、鄭州方向盟軍兵力最厚實、準備最充足,盟軍高層估計南方的戰線可以維持半年以上時間,因此沒有向南方調派增援,而是將駐紮在河北方向的俄軍調回京津附近,與北洋軍第二集團軍一起圍殲從秦皇島登陸的華軍,以打通中原連線東北的道路。日軍與北洋軍第一集團軍負責南方戰線和山東戰線。
兒玉源太郎制定的“堤壩”作戰計劃在華軍登陸秦皇島和從青島方向進攻后土崩瓦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