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工業酒精作用的,就是他們的化學實驗室(他們有好幾個不同的丹房,分別用於研究不同的學科)。要知道,很多化學實驗,都是離不開酒精燈的。
此外,氧氣的提純,氫氣的提取,也都讓他們研究成功了。另外工業上相當重要的硫酸、硝酸、鹽酸他們也都研究出來了。這些東西的原材料在古代都是能夠找到的,製造工藝也並不高深,在古代的條件下完全能夠製造成功。人們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為他們的理論知識不完善的原因。當然也有一點運氣的因素。
等等等等,乾符三年的歲月,就這樣在物理、化學等方面不斷重現近代科學成果的歷程中,悄然地過去了。
歷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第二十章 鄭畋進諫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在百官和宮中的宦官、宮女眼中,李儼煉丹的行為變得更加變本加厲。wWW、
在鍾老神仙和呂小神仙幫忙煉丹的同時,他又在全國各地尋找到了更多精於煉丹的道士前來幫忙。鍾離權交遊廣泛,認識的煉丹道士不少,正好讓他一一寫信前去延請。鼎盛時期曾經有多達三十多個的煉丹道士聚集在一起搞什麼“煉丹”。
這麼一來,太液池裡面的蓬萊山早已經地方不夠了,於是他們又在太液池東側尋找了大批宮室,作為新的“煉丹室”。
本來這類實驗室不應該在皇家禁苑中建立,但現在李儼並沒有掌握大權,他可不願意讓這些東西脫離自己的視線。實驗室中研究的東西都是關係到日後整個大唐格局的東西,萬一不慎洩露,被什麼有眼光的人學去,那就麻煩了。要知道古代的科學雖然理論不怎麼樣,實踐方面可是相當了不起的。有眼光的人也是多不勝舉,難保有誰看穿了其中奧秘。
如此規模宏大的科學研究,當然也得有個名目。要對那些一心想成仙的道士們講什麼科學,講什麼唯物主義,什麼無神論,那是不可能的。於是乎,李儼就將他們的科學研究,說成是求仙的一種方法。
所謂“究物之理以近道也”,說是世上萬物,已經包含了大道的奧秘,研究這些東西,也就是間接研究大道的過程。又說那些直接去追求“道”的人,只有極其稀少的天賦極高的人才能夠成功。從古到今,也只有老莊二人成功。其他人透過這種方法,很少能夠成功。而研究世間萬物的奧秘,反而是這些天賦不高的人更加容易成道的一個途徑。
同時還舉出了許多傳言中已經成仙,而在科學研究中做出過卓越貢獻的人。這樣的人並不少見。畢竟古代的很多求仙道士,都同時在科學研究中有很大的成就。
於是乎,李儼主持的晚唐科學研究,就成了“仙學”研究。而由於這種研究跟傳統“仙學”的不同,又被稱為“新仙學”研究。而那些研究中的物理、化學現象,在那些沒有現代科學知識的古代道士眼中也十分神奇,十足的是“仙蹟”,倒也讓他們更加增添了透過這種方法成仙的信心,於是研究起來也就更加賣力了。
李儼對這種現象並沒有什麼不滿。因為在科學還不發達的時候,更了便於發展傳播,便於讓人接受,科學的研究,掛著宗教的牌子,這在後世的歷史上是有先例的。西方近代科學最先就是打著神學的幌子進行的。很多科學家同時也是虔誠的基督徒。直到後來,科學的發展徹底戳穿了神學的假面具,科學才開始變得跟神學勢不兩立起來。他認為在古代的科學研究,也可以按照同樣的方式進行。
當然,這樣的情況下,所謂的科學知識的這個“科學”二字,就要改名了。畢竟這些東西原本就是泊來品,在後世歷史上中國科學發展遠遠低於西方的時候,當然沒有任何能力修改“科學”的名字,只能被動地接受國外的名字。但是現在嘛,最先進的科學知識、科學實踐、科學理論都是在中國進行的,名字叫什麼,自然就要由中國人說話了。而在道家之外,儒家也有“格物以致知”的說法,為了跟風行全國的儒學相聯絡,李儼就給這個“新仙學”取了個“格物學”的名字。後來相關知識傳播到歐洲,被稱為“Grue”學。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注:為了協調全書風格,從此以後,本書中的科學都被稱為“格物學”或者“格物”,技術一詞因為其翻譯和單字原含義比較符合中國傳統語法,使用原稱呼不變。)
隨著新仙學也就是格物學研究的發展,那些煉丹道士們都掌握了一定的格物學知識。但是這些知識要麼不能直接用在實用方面,要麼殘缺不全,只有幾個掌握了同一知識的不同方面的道士聯合起來才能夠重現原貌。而其中每一項知識都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