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樣子皇帝深得其中三昧。不但剝奪了重臣的統兵之權,而且還將兵權收歸朝廷。
雖然被剝奪了兵權。鄭畋卻並沒有懷怨之心。說到底他是一個純粹的文人,治國安邦平天下,那是他地追求。領兵打仗,那是不得已而為之,並非心中真正的願望。從這種意義上說,李儼給了他文臣中最頂級的頭銜和勳號,還給他封了爵。已經讓他心滿意足了。畢竟在他心中,絲毫沒有造反的念頭。就算被剝奪了兵權,對他來說,也沒什麼。
今上英明神武,從今往後,可得好好輔佐了!
鄭畋心中暗自對自己說。
在他身後的內室中,李儼也是一身大汗。
剝奪手下臣子的兵權,對於一個剛剛掌權。而且常常存在臣子不聽朝廷號令、擁兵自重的情況地皇帝來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很多皇帝沒有處理好這樣地情況,結果鬧出了兵變。
李儼又怎能不緊張?
這畢竟是他正式處理政務的第一次啊。
其實,做這樣的事情,最好是等自己親政日久,朝中根基紮實的時候做為妙。但眼下時不我待,他沒有那樣的時間。如果等到了鳳翔之後再這樣做,就算鄭畋心甘情願。他手下的人未必會心服。而現在,自己手上有七萬大軍,鄭畋帶的人馬最多不可能超過三萬(實際上只有一萬五千人),就算他手下有人不服,七萬大軍一壓下來,稍微有點理性地人。都不會擁一萬五千人馬對抗七萬大軍。如果在這裡成功收回鄭畋的兵權,等到了鳳翔,已經成了既定事實,鳳翔的人有什麼不滿,也只好徒呼奈何了。
這就是為什麼他顯得如此迫不及待地對鄭畋手中的兵權下手。
對李儼來說,來自後世的他很清楚那些統兵大將如果擁兵自重,將會有什麼後果。因此只要可能,他絕對不會容忍一支軍隊不受自己控制。當然這要慢慢來。但這個方向是絕對不容質疑的。
對於日後,遠離京師的那些軍隊,如何保證他們的忠誠。李儼準備瞭如下幾個措施:
一是仿效後世解放軍部隊地政委制度。對所有部隊派下政委或者政治指導員。平時這些人沒有兵權,只關注士兵對朝廷的忠誠度。而一旦主官將領心懷不軌。他們可以在必要的情況下出示手中特製兵符,暫時性的擁有兵權。等叛亂平息後,他們手中的特製兵符將被收回,同時兵權也將順利移交給將領。
當然,政委也有可能會出問題,而且他們的特製兵符許可權太大,並不安全。對於這個,李儼也有辦法。他規定,特製兵符只有在部隊將領叛亂地情況下,才能夠交給政委,平時這些兵符只能保管在秘密的人手上。在政委判定將領有謀反之心的時候,動用緊急聯絡訊號,那些秘密的人再將兵符交給他們,讓他們出手奪過兵權平亂。而為了避免擁有特製兵符的人擅自作主,李儼也規定,特製兵符只有在公開的政委手上才能發揮作用,在其他人手中,一律無效。
關於那些掌管特製兵符的秘密人選,李儼在每個部隊中,將會派出最少五人以上。任何叛亂情況,只有政委獲得了兩枚以上特製兵符,才能夠發揮作用。這些秘密人選在不測發生的時候,可以自行選擇其臨時繼任者掌握兵符。直到上級部門派出新的繼任者或者將臨時繼任者轉為正式人選為止。為了萬無一失,秘密人選中,也將會分成明暗兩部分。明的那一部分手上地特製兵符可以發揮作用。暗地那一部分人將採取一對一的方式,對明地那一部分暗中監視。如果明的那一部分人出了問題,暗的這一部分人可以臨時決定其繼任者,但其自身不得出任繼任者。暗線只能夠知道一個明線,採取單對單的聯絡方式。一個出了問題,只能影響到相關的另一個人,不可能整個網路被人全部破獲。
這些人選,將會由“捕風”的下屬機構,直接歸屬皇帝指派人選統領的“軍事情報部”,和來鵠手中被命名為“捉影”的情報機構下屬的同樣直接歸屬皇帝指派人選統管的“軍事安全部”指揮選拔。
除此之外,李儼還準備建立軍校。軍隊中的任何中上層將領,都必須由軍校畢業或者在軍校中經過進修。而下層將領,一半從士卒中選拔。另外一半,從赤衛軍中抽調。無論是軍校還是赤衛軍,都會採用類似於洗腦地方式,灌輸對國家、皇帝的忠誠觀念。
透過這些措施,基本上可以將軍隊的忠誠度保持到最佳狀態了。但李儼並不因此滿足。
根據後世的經驗。古代將領之所以往往發生叛亂而現代將領基本上不存在這種情況,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有兩個原因是最大的可能:第一是交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