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2 / 4)

小說:葬宋 作者:鼕鼕

曾經說過。現在船隊敢在外海航行地。除了韃子地船隊。就一定是國師所統領地人馬了。

當下,那個安南人又很驚奇地說道,在大宋,一個國師就能統領這麼大的船隊,可見大宋卻是是天朝上國。

而在安南本國,一共才有一百多艘戰船,只有皇上才能一次性調動五十艘以上。邊說邊感嘆著,引得陳宜中和姜明在一旁竊笑不已。

才五十艘就讓他那麼驚訝,那麼要是帶他去崖山,看見駐蹕在那裡的近兩千艘戰船,那他還不得嚇死啊。

當下,也不給他計較,現在還是籠絡人心比較重要,再則,得到鄭虎臣成功借兵的訊息,喜歡還來不及呢?那就更加不屑於和他們計較了。

隨後,問其能否儘快和陳平仲、鄭虎臣聯絡上,那人點頭稱是,讓其他人在漁船內摸出一個鴿籠,恭恭敬敬的遞給姜明。柳七傷在一邊拿起,掀開蒙在上面的黑布,看見裡面靜靜地臥著四隻信鴿。

姜明對這些已經是見怪不怪了,原來以為信鴿是一個很先進的產物,自己也曾經想過拿出來現一下寶,改善一下古代通訊不暢地弊病,但是自從在廣州見了信鴿以後,才發現但凡商賈或者大戶,都有飼養自己信鴿的鴿房。

商業造就進步啊,姜明來不及感嘆,就和陳宜中一起,擬了一份信件,抄寫了四份,將信鴿取出,同時放出。這樣是防止信鴿在途中遭受猛禽襲擊,和意外地發生,增加信件傳送的準確性。

在信中,姜明要求鄭虎臣立即帶領船隊,在穿洲駐蹕,等候自己下一步地訊息,務必求快。並在信中用約定暗號,大概表明了現在的情況。為了保險起見,還是留下了三名親兵作為補充話述之用。

然後船隊隨即揚帆起行,直往崖山行朝而去。從斗門和中山間隙穿過,透過茫茫的水霧,已經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崖山的蹤影。

這個時候,兩岸傳來一陣鼓聲,忙命令船隻暫時拋錨停下,朝兩岸看去,不知道何時冒出一個個人頭,手裡持著的確是烏黑的弓箭,只有箭頭處隱隱閃動著寒光。

吩咐船上計程車卒戒備,陳龍早就發出號令,弓箭手也是忙著將箭頭指向兩岸。

按照情報所述,這裡埋伏的應該是趙孟榮或者是張世傑的人馬,陳宜中善意的提醒道,姜明心裡暗笑一聲,想到,那肯定是大宋的人馬了,否則元軍出現在這裡,那就預示著行朝已經不保了,自己還來做什麼呢?

從這一點上看,陳宜中這個人,平時智計百出,但是心裡素質卻是很一般化,也難怪在自己所經歷的歷史中,有人稱他“逃跑丞相”。其實相處了這麼久,姜明感覺到陳宜中確是不是一個奸詐之人,只是膽子小而已。

當下,命柳七傷和王阿強撐出欽差大旗。向兩岸高聲喊道:“大宋欽差姜明,回行朝復旨。”

兩岸看見欽差大旗飄揚起來,而身後各船也打出了大宋旗號,才放下心來,東岸一個黝黑的大漢,抱起雙拳拱手行禮道:“破虜軍統制何不易,參加欽差大人,國師請往北行!”

姜明並不答話,只是擺擺手,示意知道了,然後道:“替我問候你們趙統制。並請趙統制報於信國公,就說我回來了。”

那何不易抱拳稱是,急忙令士卒收回弓箭,就地休息。

而姜明卻是不慌不忙的在原地將所有的旗號和服裝換了一遍,才慢慢的往前行去,不過兩個時辰,就看見如同漆黑的城牆般聳立在海上的浩大船隊。無數的紅旗迎風飄揚,其威嚴之陣容就宛如浮現在水面上的海底龍宮一樣。

水路之左右兩側有高山對峙,看起來宛如一道黝黑的臣大鐵門。背後亦有險峻危聳的高山作為屏障。

想從陸上攻擊的話,成功的機會幾近渺茫。唯一的作戰方式只有從海上發動攻擊一途而已。也難怪無論是自己所處的那個歷史,還是現在自己穿越後的宋朝,張世傑都會把這裡選成當做他生命中最後的一站的地方。

“戰船兩千餘艘,真是可惜。”看著這一幕,姜明獨自喃喃自語道。

宋之造船技術的精良優越,這點姜明從網上的各種資料裡都看的清清楚楚。要是這兩千艘戰船不窩在崖山這個彈丸之地,就算是主動出擊,也能讓忽必烈的四海不寧。終日不得安枕。

想著自己這兩個月以來的經歷,姜明不由的生出一種自豪感,自己不過是憑藉幾百艘小船,就闖出了現在戰船近千艘,就算是橫欄臺灣海峽,也可勉力一戰。

可是張世傑呢?就這樣在不斷的逃亡中,耗盡大宋最後一絲元氣,然後帶著自己的忠臣之名和未完成的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