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飄然而去。
但是,面對自己來到此處的今天,還會讓歷史重演嗎?但是張世傑此人手握重兵,挾皇室而自重,自己該怎麼改變目前的處境呢?
其實他心裡已經下了決心,只是誰也沒有告訴,包括鴻兒在內。這次,之所以將柳七傷和王阿強招了回來,就是到了萬不得已,寧願將張世傑斬殺,也要拿到控制權。
當然,他更加知道這種做法的危險性,對於張世傑雖然到最後是屢敗屢戰,但是在軍中的威信仍然是不可小視。
動了他,最直接的,就是很大的可能會引起軍中的譁變,以至於行朝駐軍四分五裂。不自相殘殺就是一個最好的結局了。更何況一個操作不當,就會導致全軍覆沒。
猶豫著,看著戰船慢慢的走進那座黑色的堡壘。猶豫看見他的欽差大旗,所以不但沒有受到阻擋,還有人專門為其引路,漸漸的從正門駛入這個龐大的水寨。(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idiancom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
首發
第一第三十三章 軍令狀
然是對於姜明的迴歸有些措手不及。沒有一絲的準~
尤其是看見陳宜中居然也隨之身後,更加是莫名其妙。出於禮節,還是紛紛迎過來寒暄一番,姜明並沒有太多的牴觸,而陳宜中更是笑容可掬的。
不一會,正在巡視的張世傑也趕了過來,相互問候一番,只是雙方的臉色都不太自然。姜明的不自然是源自於將要對其的行動,而張世傑的卻是為了什麼呢?
大家都在說著一些沒有營養的話語,不一會,從帝舟出來一個宦官,將眾人皆宣召進了內艙議事。
楊太后見到他們,似乎有些欣喜。連聲問近段時間來的情況,聲稱還以為國師以身殉國,心裡感到十分的悲痛。
當下,姜明便將離開行朝之後,在廣州的佈置、偷襲麗江浦、轉戰琉球和收復泉州、漳州等事情說了一遍。只是暫時刻意將陳宜中上廣州找自己,改說成在海上的偶遇。以免引起其他人的詬病。
聽到姜明所述,不光是楊太后,就連群臣也是驚聲一片,張世傑卻是臉色越來越難看。當聽到蒲壽庚又復投大宋,將泉州獻於姜明,更是忍不住的質起來。
在張世傑的眼裡,向蒲壽庚的所作所為,是絕對不能饒恕的,閃身出來反對道:“像蒲賊這樣反覆無常的小人,是絕對不能相信的。國師身為欽差,怎麼能冒然許諾他人呢?”
姜明笑了一下,並沒有回答張世傑的質問,仍向楊太后復奏道:“崖山此處,元軍現在已經知道,不能久留,臣在東海處尋得琉球之地,在那裡已經經營數月,而且正在督建行宮,敬請皇上和太后移駕。”
楊太后還未回答,張世傑馬上就跳出來,指著姜明質問道:“琉球乃是蠻荒之地,只有尚未開化地野人出沒,將行朝遷移至那裡,你是何等居心。難不成我大宋無人乎?”
陳宜中接過話題。嘲笑道:“現在大宋已經退無可退。只有在崖山這彈丸之地。下官還真地沒有看見有人站出來。
”
姜明鬆了一口氣。面對張世傑。還真地要有陳宜中這個老油條來對付他。
張世傑聽到陳宜中視他為無物。拔腿向前走了兩步。大叫道:“本將軍一路拼殺護送聖駕來此。那個時間你在什麼地方。臨陣而走。你有什麼資格說本將軍?”
陳宜中卻不理會他地咆哮。轉身向楊太后和小皇帝拱手一禮道:“臣奉命前往占城尋求援軍。又怎麼能算地上臨陣而走呢?但是據臣所知。下官卻是被免職。不知道是何道理?”
楊太后臉色一紅。心裡想到。誰知道你當時是逃還是尋求援兵呢?但是此刻面對陳宜中。卻不知道怎麼回答。因為說人家逃跑。但是陳宜中又回來了。你能說什麼呢?
還是張世傑為她解圍,直接質問道:“你往占城尋求援助,不知道有何結果,在行朝危難之時,隻身南下,還找諸多理由,你當滿朝文武都是傻子嗎
陳宜中不慌不忙,仍舊是不理會張世傑,甚至連身子都沒有迴轉一下,奏道:“臣已說服安南,其國主仰慕我天朝之邦,特遣安平王陳平仲帶領大軍來勤王助戰,臣已經命他在穿洲聽候差遣。心憂國事,所以微臣才與國師先來一步。”
張世傑一時啞然,訕訕回身,喃喃自語道:“誰知道你說的是真是假?”但是在心裡已經相信了,諒陳宜中也沒有膽子說這樣容易被拆穿的謊話。但是他不知道,陳宜中雖然說的是真的,但是水分卻是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