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3 / 4)

小說:葬宋 作者:鼕鼕

還是比較相信他的,於是,由李德輝上奏、商挺具名連奏,請求忽必烈詔命收回合州、重慶和瀘州三角地帶。

忽必烈翹首盼了很久,伊爾汗國的兵訊息沒有盼到,卻盼來了雲南告急的訊息,心裡是更加煩悶。又接到李德輝的奏摺,知道是忙哥刺之死後,自己對四川所行之事太過於嚴苛,造成了阿難答的舉棋不定。

忙哥刺死後,安西王妃迫不及待地命商挺兩次向忽必烈請命,擬讓阿難答襲封,但均因忽必烈考慮到太子的反應而拒絕。

一直到至元十七年,因為海都的迷惑,而命伯顏去陝西四川行省阻擊海都的佯兵,為了遏制伯顏的勢力,忽必烈才讓阿難答襲封,但權利已遠遠不如其父忙哥刺。

忽必烈相繼閱實安西三道軍戶,又設定陝西蒙古軍都萬戶府轄治陝甘蒙古軍,原來隸屬安西王相府的禮店等處探馬赤軍及汪氏家族統率的鞏昌兵都轉由行省或宣慰司統轄了。

安西王府的軍權也逐步收歸中央。安西王領地的賦稅徵收權也逐漸被陝西行省所掌控。要不是海都之事提前的爆發,忽必烈差點改安西為奉元路安西的名稱也不讓存在了。這個也可能是阿難答最戰戰兢兢的地方了。

矯枉過正,本來忙哥刺的死就是死於忽必烈自己的嬌慣,沒有忽必烈的默許,他怎麼能建造逾制的王府和王城呢?也就是當初忽必烈自己由於看在察必皇后的說之上,堅決的立真金為皇太子卻給忙哥刺的待遇太高,總想補償他一下,而造成忙哥刺的錯覺得自己還是有希望的,所以才不知道收斂,而引起了真金一系的注意。導致了最後不明不白的死亡。

但是對於李德輝的奏摺來說,忽必烈也想嘗試一下果一味的對江南退讓,會讓諸王和朝臣們對自己產生一種老了的錯覺,最近雖然沒有公開,但是要求忽必烈禪位之說是愈演愈烈,雖然真金被這種呼聲嚇的在自己的東宮之內不敢出門,也不敢接見任何官員是這種呼聲只是見長,沒有見消停的跡象。

該是對南方動一下的時間了南江北行省和中書省諸路州縣在今年獲得了豐收,所籌集的糧草除了往西北方向中轉之外結餘了不少,而且民心也趨向穩定有了很多的反對之聲。這使忽必烈又有些懷念被自己殺掉的盧世榮來,自從盧世榮死後,基本上現在實行的還是他以前的老方法,明顯的看用於長久經營還是不錯,只是短期之內難以見到效果而已。

前幾天想到了阿合馬和盧世榮,忽必烈還是忍不住的將太子

進宮中斥責了一頓,說他受南人的腐儒之毒太深,兒應該有自己的主見,不應該受到那些讀書人的擺佈,言道,讀書人對於教化新侵佔的地方是十分有用,但是治國還要鋼鐵手腕,不要計較過程,只用看結果就行了,比如阿合馬和盧世榮,也許他們沒有很好的人品,但是卻能為大元聚攏財源,為大元開疆拓土打下好的基石,而那些讀書人只會算計別人。

言談舉止之中,又將阿合馬和盧世榮之死說了出來,甚至還說了忙哥刺之死,還有那木罕此次在西北所立下的功勞。要不是南必皇后看見不妥當,而出面制止的話,恐怕忽必烈會藉助酒意,大罵出口了。

而忽必烈遂於雲南那酷熱的叢林之地也有些失望,那裡的人不事生產,所以雲南現在反而成了大元的負累,正找不到機會找不到藉口在那裡生出一點事情呢?

於是忽必烈詔令,顯示斥責了梁王在西南諸國的表現,然後告訴脫歡應該緊守本土,儘量拖延宋軍的進度和吸引宋軍的注意力,協助安西王平定四川等地,而安西王又恢復忙哥刺在位時的榮光,以京兆、六盤為分地,統領河西、吐蕃、四川等處廣闊領地,轄區包括今陝西、甘肅、四川、寧夏、青海、西藏等地,還擴充套件到內蒙南部、山西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貴州西部和雲南北部。

不僅如此,安西王所轄川陝地區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而所轄河西地區,又是連線元朝中央政府和吐蕃的樞紐。不僅擔負著防禦察合臺、窩闊臺西北諸王進攻的軍事任務,而且也肩負著接應吐蕃,經營秦蜀,隨時南下攻宋等艱鉅任務,因而忽必烈重新給予阿難答“一藩二印,兩府並開”的獨尊地位,並且使其擁有轄地內的軍、政、財權,還可以頒發“教令”,具有聖旨般的權威,地位至尊,儼然國中之國。

這個聖旨下達日,相信安西王阿難答和其所屬臣僚應該明白是為什麼了,而阿難答作為忙哥刺的兒子,對於太子儲君之位已經失去了威脅,所以想來太子那一系人應該不會再加以為難了。

阿里海牙作為一名悍將,都作為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