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2 / 4)

小說:葬宋 作者:鼕鼕

,全軍大亂,這個時候李恆的側翼大軍終於趕到,於是李恆拼命斷後,掩護鎮南王脫歡過

軍亂箭齊發,元軍中箭落水者不計其數,脫歡好西境內。李恆身中毒箭,帶傷逃回,後來傷重身死。

由大將烏馬兒等人率領的其他幾路大軍路上進展順利,大小七戰皆得勝利,唯獨在天長府遭到安南軍的頑強阻擊,遲遲難以前進。脫歡撤軍時,烏馬兒並不知情,還是安南人把這訊息告知了他,烏馬兒急忙引軍向順化海岸撤退,打算從海路撤回,結果在入海口遭到安南軍的阻擊。

元軍且戰且退,退到乾滿江時興道的大軍突然出現,將元軍重重包圍。饒是蒙古兵悍勇無敵,這一回也難逃全軍覆沒的下場,主將烏馬兒力戰身亡而那數萬將士,大部被殺被俘或溺於江水而死。此次的梁王入西南諸國的行動在安南的軍事行動宣佈破產。

安南雖然再獲大勝,但也明白自己與元朝的實力相差太過懸殊,於是再度遣使上表,獻上安南王的金制跪像,謝罪乞和,並送還俘虜。忽必烈雖然心裡有些不甘連續西北遼東,再加上一個江南國力損耗很大,只得暫且按下怒氣受了安南的貢禮。元朝與安南的戰爭,也到此結束了。

不過元軍雖然在安南戰場上取得了失敗是在佔婆國、高棉、蒲甘等地算是站穩了腳跟。以大將納速剌丁等為首征伐蒲甘,徵緬元軍水陸並進,攻破了江頭城、太公城(今緬甸拉因公縣境內)等地,分兵駐守。

過後,緬王在臣建都王烏蒙、金齒西南夷等12個部落歸順元朝之後。才向元朝求降。並答應親自去大都朝貢,以此想換取在緬甸的繼續統治之權。在安南失利的脫歡大喜。併為此派兵護送怯烈出使緬甸。然而,怯烈還未到達緬甸首都蒲甘,緬甸就發生了內亂。

緬國王室發生內訌。緬王子不速速古裡囚禁了緬王,並指責其屈身事敵,已經不配成為一國之主,還殺害了元朝雲南王派去的官員阿南達等人。不久,不速速古裡也在與諸兄弟爭位的紛亂中受到了波及,被傾之下,只能據守國都蒲甘。對其他諸地失去是實際的控制權,緬甸蒲甘王朝實際上已經解體,分成若干撣邦。

這個時候,不道從哪裡聽到大宋在江南一帶的風生水起,急忙派密使繞道水路,或者是安南等地前往大宋江南,稱願意稱臣納貢,請求天朝上國給予救助。密使在進入雲南之後,正巧遇見在雲南受僱於朝廷的王阿強的僱傭軍團正在協助西南八番。從其兇悍的作戰方式上看,以為是上朝天兵,所以出言求援。

王阿強得到這個訊息後,馬上命人護送其去南京城請求援兵,而自己卻透過僱傭之關係,進入了雲南腹地進行刺探軍情,準備援助事宜。因為其在姜明的口中,不止一次的聽說過雲南是紮在大宋背後的一根刺之說,想來姜明要是知道這個訊息,一定不會放過的。

正在這樣的理由之下,使陸秀夫和文天祥等人看到一個機會,當初,蒙古大汗蒙哥在位時,命其弟忽必烈經甘肅、四川至雲南,目的就是從背後攻打南宋。沒有想到,忽必烈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滅大理,招降吐蕃,佔領了雲南和西藏。為大宋滅國埋下了隱患。

現在江南初定,赤紅軍的沿江駐防,而元軍也沒有了水軍的協助,所以邊境暫時沒有什麼威脅的情況之下,清剿雲南所駐元軍,還有支援四川戰場,已經是被張鈺提出過幾次而擺在案前的事情了,只是大家心裡都有一道坎而已。

第一,在現在大宋和蒙古暫時相無事的情況之下,不願意率先挑起戰端,那樣為破壞雙方的平衡,姜明所擔心的事情是,萬一忽必烈破釜沉舟,和海都達成協議,而專心的對付江南,那樣的話,對於還沒有站穩腳跟的江南行朝,將會是一個災難,而會使百姓徹底的對大宋失去了信心,眼下,雖然是佔據了長江天險水軍之優勢,但是可以進江南的路可不是隻有過江一途。

第二就是除了四川之外南諸地本來就不受大宋的節制,比如吐蕃、大理,還有現在一直在痛苦中掙扎的西南諸國,在大宋時,只是名譽上的大宋屬國而已,而且僅僅是名譽上的,關於納貢稱臣南宋時期,幾乎是痴心妄想,這樣的話,就等於蒙古人滅的是其他國家,不關大宋什麼事情。

而現在有了這個大義之名,就是緬甸的國王庶子不速速古裡以國王事敵的緣由囚禁緬甸蒲甘王朝的國主,同幾個兄弟勢同水火,但是在其殺元朝使節這一條上看,同元軍達成和解基本上,沒有那個可能了。他只能求助於大宋這個平時八棍子也打不著的宗主之國。

大宋如果藉助這個緣由以不速速古裡請求稱臣納貢之機會,派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