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3 / 4)

小說:葬宋 作者:鼕鼕

一些軍隊借道安南前往緬甸助其平亂,倒是讓元軍也無話可說了,因為現在脫歡受命於忽必烈回到雲南行省休整。鞏固其在雲南的地位,其用意也十分的明顯是在雲南附近扎穩陣腳之後,若是再短期之內平復海都、乃顏之那麼還可以藉助四川、雲南之路繼續做侵略江南的準備。

大宋若是不抓住這個機會,任由身後的這根毒刺長大的話,那麼就是等於和自己的安定過意不去了。更何況,姜明還提醒了大家,除去海都和乃顏之外海都窩闊臺汗國之身後還有一個伊爾汗汗國,

伊利汗國是元朝西北諸藩之一極盛時代領土東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與察合臺汗國和印度為鄰;西臨地中海有今小亞細亞半島的大部分,與埃及和歐洲相望;北至太和嶺(高加索)和花剌子模欽察汗國接壤;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為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

在西北諸藩中,伊利汗國與忽必烈的關係最為密切。旭烈兀死後,諸

臣們奉其子阿八哈嗣位。阿八哈不敢正式就位,只~同時遣使報喪。直至元世祖忽必烈遣使持詔來到波斯傳旨命他繼承父位後,他才重新舉行登基大典。聽說忽必烈大舉攻宋,徵兵四方,阿八哈遣回回炮手阿老瓦丁、亦思馬因等入漢地應命,回回炮術因之傳入中國。為滅宋立下了很多功勞,襄樊就是丟失於回回炮的威脅之下,這個是呂文煥說的。

忽必烈稱汗後,得到了旭烈兀的鼎力支援,海都與金帳汗國的忙哥帖木兒和察合臺汗國的八剌汗在塔剌思結成同盟對抗忽必烈,一直沒有大舉的入侵大都,也是得益於伊爾汗國的在後方牽制。

阿八哈即位之後,繼續了其父一如既往的對忽必烈的支援,於至元七年在赫拉特附近擊潰了八剌。次年,阿八哈派兵向察合臺汗國實施報復性攻擊,他成功地洗劫了布哈拉。直到至元十九年之前,伊兒汗國與海都的聯盟之間仍不斷有小規模的武裝衝突。極大的限制了海都的東進步伐。

而海都近幾年來連著侵襲大元的西北嶺北行省等地,之所以伊爾汗沒有插手,就是在至元十九年的時候,阿八哈在哈馬丹去世。其弟帖古迭兒繼立,稱阿合馬汗。

阿八哈之子阿魯渾以其父受大汗冊命,汗位當屬己為由,在伊利汗國權臣不花的支援下起兵,於是伊爾汗國暫時陷入了內亂當中,一年之後,阿魯渾推翻帖古迭兒後,遣使入朝奏報。

忽必烈為了早伊爾汗國的幫助,已經遣使臣斡兒都海牙,命阿魯渾繼承汗位,並封不花為丞相。讓阿魯渾也按照慣例舉行正式即位典禮。等這一切都進行過以後,才能放心的攻擊海都,這些,當然姜明只是知道一個大概的情況,而不知道具體的時間,所以不能不防備著元朝的異軍突起。

但是無論怎麼說,也是需趁機收復雲南、四川等地,然後圖謀陝西、山西。更何況,江南、長江沿岸的勝利,讓大宋自信心極度的膨脹,知道光是依靠水軍是不可能恢復當年太祖的榮光,而西南諸地,也不合適騎兵作戰,正是大宋訓練步卒的一個絕好機會。

軍務院的誕,暫時裡面所擁有的都是一些充滿好戰心理,而又大部分是由基層提拔上來的官兵,一時間,援助緬甸的呼聲是越來越高。

而且在一些人的心理,有另外的一種想法,就是借道安南,使大家想到了陳平仲的不戰而逃,雖說他的存在對於崖山戰局也不會有什麼改變,但是誘使張達為其的掩護,導致了宋軍損失慘重,這個仇不能不報,而這次陳兵緬甸,正好藉助機會向安南發難。這不是一個人是這樣想的。

張順就是其中最為有力的支持者。因為其叔父張世傑的緣故,文天祥離開政事堂而主事軍事堂之後,張天順很自然的就被補充進了政事堂參與議政,雖然他的資歷微不足道,但是看在張世傑為國捐軀的面子上,張天順的地位比柳七傷還要高了一些。算是對張世傑死後的一個安慰吧。

在文天祥和陸夫的倡議之下,一切從簡,政務院和軍務院暫時拋開手裡別的議題,專門討論支援緬甸的可行性。還有就是要支援緬甸,該由誰來作為主帥和輔助。姜明聽到這個訊息之後,特地的為小皇帝上了一份奏摺,趙看了以後,轉到軍事堂和政事堂做不公開的照會。

因為姜明還是一個外戚的身份,是不方便參與朝政的議論,他的奏摺只能作為一個參考的依據,而不能公開宣佈,否則會引起諸人對現行律法的質,至少不少豎儒會這樣想的。

姜明的建議是,不以大宋的名譽出兵緬甸,但是可以照會安南借道。而出兵則是以鄭虎臣在安南時採取的辦法一樣,以招募志願軍的形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