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三方密謀
“見過榮留王!”
高句麗皇宮!
扶余璋作揖行禮,恭恭敬敬很是客氣。
扶余璋身旁的大和國使者蘇我倉麻呂卻是一身傲氣,只是象徵似地表達了一下善意,並沒有行禮。
榮留王高建武不悅之色一閃而過,很快便讓扶余璋給吸引過去了。
高建武聽得親信來報說大和、百濟使者到來,本是打算直接趕走,但得心腹勸說乙支侯武的勸說下,還是答應接見了他們。
原本以為隨便打發就是了,卻不想來人竟然是百濟武王是一國之主,登時左右為難起來。
高建武也算是一個有為之君,只是生不逢時正好生在了權臣當政的時代,雖然掌握著高句麗的行政權力,然而軍權卻至始至終都握在淵大祚手中。
為了對付淵大祚,高建武一改高句麗敵視中原朝的作風,竭力與唐朝修好。
中原與高句麗的敵視在於隋朝與高句麗嬰陽王之間,隋朝因三次舉兵征伐高句麗而使國內生變,群起反叛,最終導致王朝易主,糾葛的仇敵嬰陽王也病死退出歷史舞臺。雙方的仇恨不能說就此消除,但彼此都飽受戰爭之苦,意圖竭力發展,雙方也存著暫放恩怨的心思。
比起蒸蒸日上的李唐,高句麗明顯要悽慘一些。尤其是羅士信那一鬧,高建武痛失他們高句麗的軍神乙支文德,在內鬥更是處在劣勢。環境越是如此惡劣,越離不開依附大唐。作為後繼者。高建武當務之急是整頓國內問題,鞏固政權穩定。不願將戰爭的陰霾繼續延續下去。在前些年,唐朝擊敗突厥的時候。派出了使者道賀,向李唐表示願意臣服,尊大唐為宗主國,竭盡全力的彌合與中原新王朝的裂痕。
為了表現自己的求和之心,在那一年三次派遣使臣向唐朝獻貢。
武德九年初李淵還未禪位,感念隋朝末年因攻打高句麗,而死在高句麗的漢人士兵,寫信給高建武彼此約定將因故留在唐朝的高句麗人護送他們回國,隋朝因故留在高句麗的也請讓他們回國。高建武為了配合李淵。搜尋全部留東北的亡命漢人,將他們交給有關官吏,以賓客之禮護送他們回唐朝,前後將近一萬人。
高建武因此關係,親唐之心還是極為堅持的。
大唐在制裁百濟、大和,高建武便沒有半點與百濟、大和往來的心思。但是來的是百濟武王,那意義就不同了。
高建武若是下了逐客令,很可能引發高句麗與百濟、大和的戰爭,他不想得罪大唐這位宗主國。也不想得罪百濟、大和……左右為難。
高建武沉吟片刻,也不安排他們入座,只是道:“百濟王與大和使者深夜造訪,實在難得。你們遠來想必辛苦。我給你們安排住處,好好休息。有事,明天細說。”唐朝與百濟、大和之間。高建武最終決定站在唐朝一邊,只是合了一下稀泥。沒有將事情做絕。
蘇我倉麻呂冷哼了一聲,調頭便走。
扶余璋惆然長嘆。一臉的沒落憂愁。
扶余璋的表情,更是堅定了高建武的選擇。他不知道的是扶余璋這轉過身子的身子,表情不在憂愁,而是一臉冷笑。
蘇我倉麻呂、扶余璋痛揍走出高句麗宮殿,上了他們一併行來的馬車、
“怎麼樣?我說的可有差錯?高建武就是一個無能的懦夫,是一個扶不起來的廢物,他是不會同意跟你們合作的。”
馬車上還有一個人,一個黑衣書生,陰沉冷酷。
蘇我倉麻呂從一開始就沒有說話,這時開口道:“我很好奇,乙支先生乃是榮留王最信任的第一心腹,榮留王又是你父親的學生。你不幫著榮留王,反而協助淵大祚,卻不知存著什麼心。”
黑衣書生叫乙支侯武,乃是高句麗軍神乙支文德的次子。乙支文德對於自己的兩個兒子寄予厚望,分取文武二字,希望他們文成武就。結果老大侯文,如莽張飛一般,兇狠驍勇;侯武反而文質彬彬,精於三韜六略、孫子兵法,深得乙支文德的真傳。
乙支侯武道:“智者重於選擇,我父親為高句麗一生操勞。為他高氏江山,立下汗馬功勞,也因為高氏江山受盡屈辱。在聲望最旺的時候,選擇了退隱。為了他高氏江山,我父親、大哥兩人皆慘死大唐羅士信之手。我原以為高建武是個人物,我助他清除了內憂,他便會幫我報血海之仇。哈哈,哪曉得,大唐打了幾場漂亮的戰,便將他嚇得不敢與大唐為敵,想盡一切辦法的討好。他已經忘記了我父兄的仇,如此人物,那裡值得投效?還有,你說錯了。我選擇的並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