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羅士信明白航海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也不敢貿貿然的就帶動大躍進。免得過於急進。從而造成不可估算的災難,但是他也不能不說。不說的話,難免又要走許多的彎路,是以提議徐徐圖之。就算如此,朝中文武也是驚疑不定,一陣目瞪口呆。羅士信說的發展航海事業,是超出這個時期的東西。
李世民這優秀的君王外加房玄齡、杜如晦、魏徵這些治世英傑一個個都有些驚疑,何況是其他人。大多無法明確的從理智上判斷羅士信說的有沒有道理,無法判斷也就說不出話來了。
最終房玄齡道:“尚書大人為何會有此想法?”
羅士信作揖回道:“在多年前。我遇到一個奇人,叫鄭和的,他是一個旅行家和商人,喜歡四處遊玩走過許多的國家。據他所說。大海遼闊,無所不達,只要有抗的起風浪的船。可以透過大海的便利,抵達很多很多的地方。我就想當初漢武帝打通西域。我們才知道西域之西還有廣闊的天地。這大海之東,又何嘗沒有一副天地?漢朝能夠做到的。他們一樣能夠做到。只是需要時間的累積,臣認為只要有心,慢慢做終會取得成果。可我們什麼也不幹,什麼都不會成功。”
鄭和什麼自是他胡謅的,他不能說自己是穿越來的,知道未來大局的走向,只好將鄭和這個曾經七下西洋的牛人給搬了出來,以增加說服力。
對於羅士信的第二條提議,李世民並沒有立刻同意。這種國策上的大事,也不是輕易草率決定的。在公私上,李世民這個皇帝向來分的清楚,哪怕他與羅士信關係在好,在信任他也不會盲目聽他一個人的片面之詞,將此事推遲幾日重新商議。
向西發展,開通路上絲綢之路,這一條卻是無用置疑的。
當日朝會結束,李世民便派遣使者西行,出使西域為開通絲綢之路打下基礎。
羅士信回到刑部找來了馬周跟他商議起海上絲綢之路的事情。
馬周本具有不遜於房玄齡、杜如晦、魏徵之流的宰相才華,有著極高的政治水準。
對於羅士信這個異想天開的提議,馬周並沒有因為不瞭解而直接否認,很認真的聽了詳細要點,沉吟了會兒道:“大人可是想勸說陛下接受你的建議?”
“這是自然!”羅士信毫不猶豫的道:“海上絲綢之路大勢所趨,越早向這方面發展,越能獲得鉅額利處。”
馬周笑道:“沒有一點依據,就憑大人一句大勢所趨恐怕三歲小孩都說服不了,憑什麼說服陛下,以及滿朝文武?大人也未免將一個國家的政務看的太過簡單了……”
羅士信張了張嘴,無話可說:馬周的話雖有些不好聽,確實也是大實話。他知道在千餘年後動動手指,只要有訊號的地方,天涯海角都能夠溝通。鋼鐵疙瘩能夠在天上飛,能夠在水裡遊,十數萬裡間距一日可達。這些都是大實話,可說出來又有誰會信?沒被當成瘋子,異教徒就不錯了。
馬周繼續道:“這想要說服取信人,首先自己要拿得出足夠的例證,而不是空口白話。海上商路據我所知,早在漢代就有。大人何不從漢代開始調查,將海商的情況,詳細表明,以實際資料證明自己的觀點?”
羅士信雙手一合,道:“就這麼辦!”頓了頓,指著馬周道:“這事是你提的,少不了你的份,我們一起動手。”
馬周作揖道:“願意效勞。”
自受到馬周蠱惑的那一刻起,羅士信彷彿回到了以前大學寫論文的時代,瘋狂的找著航海資料。
這苦功夫下去,羅士信再一次感受到古人的偉大,他們就如盲人摸象一樣,給後世人創造了一個有一個鮮明的事例,給後世人參照,從而超越。
細查下來,我發現航海的事業從秦朝就已經開始了。秦始皇時期,海路西探,到達東南亞諸國,還到了印度。漢朝,漢武帝平南越後,即派使者沿著百越民間開闢的航線遠航南海和印度洋,經過東南亞,橫越孟加拉灣,到達印度半島的東南部,抵達錫蘭。三國孫吳橫跨江東,開創造船業,訓練水師,以水軍立國,並派遣航海使者開發疆土,與外通好。北上遼東、高句麗,南下夷州和東南亞、柬甫寨等地。魏晉南北朝也是一樣,透過番禹與中國經商的國家多達十數個。
但是因為造船業的發展緩慢,並沒有能夠支撐大型商船的往來,都是小打小鬧的多。然而就算是小鬧,一趟成功,也能獲得豐厚的利潤,只是小打小鬧的危險程度是極其大的。
首先小船難擋大風浪,大海無情,一個不慎人財兩失。其次經海陸而行,將途徑多個國家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