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見一個渾身硝煙的年輕人雙眼精光灼灼,知道是個練家子,說:“豈敢豈敢,老兄不過是一個蝸居山野之人,沒見過世面,還望高老弟手下留情。”
高寶存一見對方如此謙虛,就著趙嘉盛的話說:“哪裡哪裡,老弟不過是早年從軍罷了,隨軍隊四處奔波,走的地方多了吧,哪如趙兄身居鄉野自在?”
“閻老弟,請。”說著,趙嘉盛擺出一副小心謹慎的樣子。
這趙嘉盛雖居應縣下社,只是一個小小的趙堡堡長,但此人並非純粹守家農民。早年,曾在應縣城裡上過中學,後在應縣拳房裡跟隨河南平頂山拳師韓素臣學過一些拳腳,功夫了得。喬曰成先前在南山裡曾成立過隊伍,打著保家衛境的旗號,實則是幹著土匪的勾當,趙嘉盛有些瞧不起,後來,喬曰成被其父告密被抓下在渾源大牢裡,還暗自慶幸沒跟上他胡混,可現在聽說曰本人就要打來了,眼看得家國不保,只好呼應喬曰成的響應,求得一方平安,現在,晉綏軍潰逃,局勢一天天糜爛,處於生存哲學,只能奮起抗爭。
趙嘉盛見高寶存雙目全神貫注,緊盯自己,知道是個勁敵,但聽得喬曰成吩咐,不許落敗,就吶喊一聲,跨步上前,一拳向高寶存擊來。趙嘉盛這套拳法叫“二郎拳”。據傳二郎拳始創於明末清初。明朝末年,嵩山少林寺弟子魏一光、孔一明先後離寺,各居一方,隱匿山林,聞雞起舞,參悟少林玄妙,遍訪武林名家,歷經滄桑磨練,均武功超群。遇蝗年災荒,二人思念親人,於返鄉途中巧遇客棧。閒聊之後方知是同門兄弟,談及武技,興趣大發,不約起身相武,百餘回合不相上下,誓定二人合力開館授徒,取拳名“二郎拳”,迄今已有三百餘年。還有一說,因二郎拳以二人對練為主,故名。歷經世代相傳,門人遍及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數省。
二郎拳風格獨特,內容豐富,套路繁多。其特點是:動作連貫,變化多樣,虛中有實、實中有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