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加強了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活動力度,想方設法的打聽一切關於新式火炮的訊息,哪怕是小道訊息他們也趨之若鶩。
不過這幫傻缺真心是找錯了地方,火箭炮產地並不在彼得格勒也不在莫斯科,而是在維堡。而且其生產加工中心完全就沒有一點兒高大上的意思,用李曉峰的話說,一個生產鋼樑腳架的廠子有什麼高科技的,根本就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可言好不好。
確實,對於喀秋莎來說,發射機構(也就是所謂的定向器)真心沒有技術含量可言。不客氣地說後世做防盜網的小作坊就能幹這個活,無非是幾根鋼筋焊接一下的活,真心沒有什麼了不起。
對於火箭炮來說,真正的技術含量在彈而不在炮,火箭彈倒是跟高科技沾邊了,固體發射藥劑考量化工水準,發動機對冶金什麼的有一定的要求。當然,如果你對彈藥散佈的精度沒有太高的要求,就跟後世的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一樣,把火箭彈當成大號的竄天猴,只要能給出去就成,其實那也簡單。
當然,李曉峰肯定不要粗製濫造的竄天猴,他對火箭彈的精度和威力還是有要求的,當然要求也不是特別高,反正這麼說吧,他這個版本的喀秋莎充分體現了俄國當下的國力。
請注意,是體現了俄國的國力,而不是體現了俄國的科技實力。這兩者是有顯著區別的。體現俄國國力的意思是,這種武器必須能大規模製造,一定得用得起。不像後世的火箭炮,一按電門一輛寶馬的錢就沒了,甚至更貴一點的一發火箭彈就是一輛寶馬。那種玩意兒某仙人是用不起也不敢用的。
反正這麼說吧,某仙人版本的喀秋莎技術含量不高,找幾個過得去的鉗工焊工和幾臺很湊合的車床就能解決。成本也不算特別貴,當然,比普通的152毫米的榴彈還是貴不少,畢竟前者沒那麼多講究。
所以協約國集團一門心思的以為火箭炮很高大上,很高精尖,是挖空腦袋往俄國高科技機構打探訊息,怎麼可能有收穫?而更坑爹的是,這就是個惡性迴圈,越是沒有收穫,那幫傻逼就以為火箭炮的保密級別特別高,所以還就死咬著那些高精尖機構不放,最後自然不會有任何收穫。
直到一戰結束,當協約國停止干涉俄國革命,雙方的關係正常化之後,當他們花費了不菲的代價用俄國買到這種想象中特別機密特別高大上的高科技武器時,那真是褲衩都驚掉了一地。
尼瑪,這種粗製濫造的東西真是戰場上那種大殺四方的高科技大殺器?這尼瑪根本就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好不好!
當然,在震驚之餘,這幫傻比還不得不感慨一聲:“北極熊真是將暴力美學發揚到了極致,用最簡單的辦法攢出了一件最犀利的殺人利器。恐怕只有北極熊這種頭腦簡單的一根筋才能想出這種路數!”
這些都是後話,反正在1919年,協約國的間諜們完全想不到,火箭炮是由一群大字不識幾個,甚至乾脆就是俄國大媽在簡陋的小作坊裡手工製作出來,然後送到芬蘭攢出來的傢伙事。對於上級的要求,他們只能表示俄國佬對火箭炮的保密級別太高,根本打探不到任何蛛絲馬跡!
破解不了俄國佬的大殺器,可仗還得打不是,總不能就這麼舉手投降吧?
對於協約國干涉軍的頭頭腦腦們來說,怎麼想辦法化解俄國人的優勢就成了當務之急。還別說,這幫人真有辦法。經過一番仔細的研究,他們發現了火箭炮的最大弱點——精度太差!
這一點算是說對了,火箭炮沒有別的缺點,就是這個精度要人命。它那種嚇人的火力優勢,其實就是用來彌補精度劣勢的,而就是這兒,還不一定能彌補得過來。
尤其是對於一戰的陣地戰來說,火箭炮有點啃不動堅固的工事,每每幾十發火箭彈砸下去,爆炸、火焰什麼的怪嚇人的,但實際上根本就只給人家的工事撓了撓癢癢,僅僅將人家工事的偽裝給掀開了而已。誰讓火箭炮精度差,基本無法直接命中工事呢!
實際上,協約國集團經過研究,認為火箭炮更適合打防禦戰,對於暴露的目標,它的效果更好。要想敲掉堅固的防禦工事還得要大口徑的重炮。
鑑於這一偉大的研究成果,協約國干涉軍立刻做出了調整,要修築更多更堅固、更密集的工事,用堅固的堡壘抵消俄國人的火力優勢!
這一招管用嗎?還別說真的管用,至少圖哈切夫斯基被希維博金這座小城周邊堅固的地堡群嚇了一跳。那一眼望去密密麻麻都是地堡,裡三層外三層的都望不到頭。反正圖哈切夫斯基是沒見過這種規模的防禦工事,簡直就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