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麓過哈密、鄯善、吐魯番,在達坂城穿過天山到烏魯木齊。
鐵路沿線既有水草豐美的河西走廊,又有寸草不生的戈壁沙灘;既有新興的工業城市,又有璀璨文化的古邑;既有瓜果飄香的原野,又有海市蜃樓的幻景。
可以說,隴海蘭新線,中國早晚要修,晚修不如早修,哪怕沒有資本借債也要修,這不僅是出於對國家整體戰略的考慮,也是進行西部大開發的先決條件,想要消除從中原到新疆邊疆龐大地獄的各種弊政,將這些地方的權力收歸中央,這兩條鐵路一前一後,一定要趕緊修成。
雖然這些地方相當貧瘠,修成鐵路之後產生的利潤並沒有東北鐵路那麼可觀,但是意義卻非同小可,只要合理開發,所能產生的利益會逐年提升。
要不然,中央政府也不會念念不忘,一直在提這個方案。
這是個長期戰略,長期的鐵路規劃,隴海線只是第一步,然後便能以此為基礎,修建蘭新線,甚至是青藏鐵路第一期——西寧到格爾木段,格爾木是西藏的門戶,從西寧到格爾木的這八百多公里鐵路,也是青藏鐵路極為關鍵的一段。
無論是青藏鐵路還是南疆鐵路,隴海線始終是第一步,所以,這條鐵路在當前規劃修建,也是勢在必行。
新疆的面積佔整個國土的六分之一左右,而西藏也不相上下,故而,隴海線這條橫貫東西的大鐵路,對於中國來說是多麼的必要。
袁世凱向李安生詢問,也是想要聽聽李安生的意見,看看對方能不能有更好的方案,或者,能不能提供支援。
第三百七十九章 海參崴
比利時與荷蘭財團背後有法國與俄國的影子,現在則是法國財團在主導,法國這個高利貸國家在資本運作上無孔不入。
由比利時與荷蘭提供這筆借款,自然是再合適不過,沒有太過苛刻的條件。
李安生向來贊成在不妥協賣國的情況下借款修路,鐵路對於中國來說,實在是太過重要。
“讓那些俄軍俘虜去修路,這上頭能省上不少錢呢。”
李安生隨意說了句,就基本上決定了這些俄軍俘虜的命運。
袁世凱心領神會,知道李安生是贊成這個計劃的,那麼想必,讓他掏些腰包,也是理所當然,大財主不討那可太虧了。
說來說去,還是要面對與俄國接下來的談判,故而袁世凱出於某種考慮,還是選擇了向李安生問計,到底如何處置。
要是與俄國的談判無法滿足東北軍的要求,那麼別說是國內民眾會罵他賣國,就連李安生這些政治人物都會跟他對著幹。
“日俄戰爭有先例,既然俄國不肯賠款,那麼讓他們承認我國對中東鐵路與庫張鐵路的擁有權,我們便一份賠款都不要。而且,就按照目前的停火線來,伊爾庫茲克我們必須要掌握在受中。”
帶著這種默契,袁世凱一行回到北京,開始全力準備與俄國的談判。
不過,他剛坐著火車回到了北京,就聽到李安生在東北裁撤六萬官兵的訊息,心想李安生這廝還真是迅速。
這六萬多名官兵其中還包括了傷殘官兵,這些人都是早該退役或是即將退役的,乾脆讓他們一次性退役。
東北軍的戰鬥力並不會受到影響,而且這些對李安生忠心耿耿的老兄弟們,也將是李安生手中最大的利器,他們都將掌握地方大權,成為李安生的堅守後盾。
東北等地缺的就是官員,已經不侷限於各種招聘,而是自己培養。
東北軍官兵基本都參加過掃盲班,有的還有著一肚子的墨水,都是有文化的,他們這些人到了基層管理上頭,必定能夠如魚得水,還有另一點,便是,他們對李安生絕對忠心。
後世的中國就是這麼幹的,如此一來,擁護李安生的退伍官兵將成為了李安生手中的一張政治玩牌。
這幾天東北到處都在張燈結綵,歡送這些戰場英雄們,他們將會成為將來中國東北的許多要人也未可知。
與此同時,中俄之間的談判再次的宣告破裂,這次沙俄提出的要求,是中**隊退回到戰前的出發點,庫張鐵路與中東鐵路由中俄雙方共同經營,其他的條件倒是沒了。
如此的話,肯定是談不攏的,唯有戰爭。
8月18日,赤塔築壘地域俄軍投降,有三萬多人因為疾病與飢餓,死在了這片土地之上,剩餘的俄軍也已經極端的厭戰。
8月19日,東北軍向雙城子要塞發起了極為兇猛的攻擊,東北軍再次的動用了飛艇與飛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