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1 / 4)

小說:1871神聖衝擊 作者:噹噹噹當

神物”;

因此國人有時候就喜歡花錢賣貴,明明路途不遠,坐平底沙船也能到,不坐,嫌土,非得多花錢坐洋火輪,寧可蹲在連窗戶也沒有的船底三等艙裡、踩在別人嘔吐物上、呼吸臭烘烘豬圈一般的氣味,也不去沙船吹風看風景。

這種風氣搞得做客運的沙船老闆都把自己的船註冊為洋名,你買了一張“威爾斯火輪”的船票,以為這洋船真便宜,賺大了,去碼頭一看,一個黑不溜秋木頭平底船上的夥計正在扯著嗓門大吼:“威爾斯火輪的!威爾斯火輪的!都過來!馬上走人了!”

火車鐵河也是一樣,龍川這位於粵贛交界的小地方非常落後傳統,偏僻得當年海皇清鄉都沒清過這地方,在修建的時候,因為鐵路公司低估了對手的血氣,手段太過下作,甚至激發了民變,百姓打跑了卑鄙無恥的鐵路公司,又憤怒的佔領了縣城,連當時的龍川縣令都穿上滿清女人衣服落荒而逃了,被朝廷以“宣教不力”的名頭就地免職。

這逼得朝廷順著修好的鐵路出動早準備好的安南外籍兵團,這些身在陌生國家的傢伙當然不在乎儒家的鄉情,也不會有宋國陸軍的基督徒信仰和強烈榮譽感,他們誰管開槍射殺的是誰、衝鋒時候刺刀捅死的是男是女、是老是少。

雖然龍川憤怒的百姓手裡有槍有土炮,但面對的是海皇專門為了修鐵路成立的外國人軍團,目的就是為了既鎮壓可能的民變,又不至於讓自己榮耀的帝國軍人手上沾無辜人的血,以免讓他們和自己的信仰產生強烈的衝突感,從而影響宗教兵的戰鬥力,畢竟皇家軍隊都是以基督教為強制信仰的。

所以外籍軍團戰鬥力雖然遠遠比不了皇家軍隊,但即便是三流,他們畢竟是正規軍訓出來的洋槍部隊,百姓肯定擋不住,他們一次標準的戰術進攻就把龍川百姓殺得血流成河。

對於這事,皇帝早盤算好了:就算大開殺戒了,而且報紙不信鐵路公司和當地民眾舉辦篝火晚會的說法,到時候可以把壞事都推到安南人頭上,說安南人沒聽懂命令,甚至於說安南人太壞了都可以,民憤太大的話,鐵路修好就地解散得了,把幾個安南頭目弄上船開到海上讓宣教司炸掉整條船就0k了,都一群臨時工而已。

不過兩個營的安南軍團僅僅就在龍川用過一次,“篝火晚會”之後,龍川到贛州鐵路修得叫一個舒服啊,既然宋國萬眾佩服的“龍川大俠”都死傷枕籍了,其他地方百姓立刻都服了,以致於很多在預定修築線上的無恥之徒連地也不種了,甚至把祖墳遷到田裡來,天天叼著旱菸袋坐在田埂地頭盯著南方翹首以待,專門就等著朝廷徵用自己田地和遷徙祖墳入城給錢。因為對於滿清訓成的“正規百姓”而言,崇拜祖宗其實比不了崇拜暴力和金錢。

而且,鐵路修好之後,即便那鐵軌之下每寸土都沃著“大俠”的血,但在龍川坐火輪車立刻成為時髦,別說富人天天說的都是坐火車如何神奇,就是窮人,即便是家裡有人死在鐵路上,也不惜花上辛辛苦苦賺的一個月血汗錢,帶著老婆孩子買三張最便宜的到近在咫尺的河源城的三等火車票,冒著被摔死的危險,坐在火車車廂車頂喝一路黑煙,然後在河源城火車站外喝一碗粥,再坐回來,這都可以吹噓半年時間。

朝廷還特意派了陛下御用的西洋畫師來,找了幾個當地人當模特,畫了一幅著名的《大宋百姓坐洋火車的幸福生活》油畫,就是畫一家農夫打扮的家庭坐在火車裡微笑的情景,在沒有照相機以前,油畫是一種可以承載巨大資訊量的媒體,非常重要。現在有了照相機,油畫還是挺重要,因為油畫可以使用石板印刷等西洋印刷技術大量複製、刊印、發行,而照片複製的技術還不成熟。朝廷還為此在全球報紙花錢買軟文就刊登這油畫的石板復刻,大大提高了國家威望。

海皇依舊是聖君,朝廷依舊是偉大,鐵路公司賺翻了,《大宋百姓坐火車的幸福生活》這油畫上色印刷品在龍川也賣得很好,坐過火車的傢伙,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都買,以便可以吊起話頭吹噓哥也坐過洋火車了。只有勇敢捍衛滿清傳統的死者們立刻就被還活著的百姓遺忘了:因為你死了,你丫的不過是失敗者而已,“成王敗寇”,烙印在每個“滿清正規百姓”靈魂裡。

如此講,搞西學產業若很早很新鮮的話,不僅會來應該來的錢,還會來意外之財,誰叫國人喜歡時髦呢?就連獨輪車、滑竿這些傳統交通工具斂財效率也完全比不了公路支援的皇帝車和四輪馬車。

翁拳光雖然很有錢,但沒人會知足,他想發更大財,像他的死對頭翁建光一樣發達。在強忍著噁心和屈辱的感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