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個不該存在的人,而她的出現勢必會影響生母聲譽、兩國邦交,使得皇室蒙羞,可再怎樣,畢竟是一條生命。
別人不惜她,她自己愛護自己。
即使明白她現在安安然然的長這麼大站在這兒,清楚那時候的太后娘娘並沒有如願打掉她,可那份怒意和氣憤,仍然壓抑不住。
她不由的輕顫起來,莫名就有種劫後餘生的感覺。
蕙寧公主望了她一眼,想來也理解對方心中想法,只是這事情今兒既然同她開了口,便只能說下去,省的今後瞻前顧後。
“與突厥和親,事關朝堂。無論你母親願不願意,都只有出嫁這一條路。那時候她以待嫁為由,被先帝關在寢宮裡,不準外出。
你母親從小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就沒受過這樣的委屈,起初連惱了許多日,母后每日得空就去她宮裡勸她。
後來,因為寢不足、食不進,你母親倒下,也就是那次太醫就診,被查出有了身孕。”
皇家公主,做出這樣的事,後果無疑是十分嚴重的。
周太后當年亦氣憤無比,好生訓罵了幼女,誰知隆昌公主就是不肯透露孩子父親的隻言片語。
得知要墮其骨肉,更是抵死不從,又是哭鬧又是祈求。逼得周太后左右為難。
她當然亦捨不得,但那種事要是告知了先帝,最後定然只有死路一條。
否則。怎麼與突厥交代?
唯有疾病而亡,才可改和親人選。
見蕙寧公主說到這裡不再繼續,陸思瓊迷茫的又問:“然後太后娘娘決定不留下那個孩、”咬了咬下唇,接道:“不留下我,是怎麼做的?”
她許是早沒意識到,這些對話裡,他都是追問。連尊卑規矩都拋到了腦後。
蕙寧公主卻顧左右而言他:“那陣子凡哥兒剛滿週歲,我也能得空。便進宮去陪你母親。
母后讓太醫秘密配了藥,讓我親自督視你母親服下,我當時實在不忍,你母親聲聲“皇姐”求著喚著。最後便瞞了母后。”
這些年,一閉眼,她似乎還能看見隆昌和親之前滿臉淚痕跪在地上求自己的模樣。她往日高高在上、總是笑顏如花的皇妹,那時哭得那樣悽慘悲切,只為了保住她懷裡的孩子。
蕙寧公主當年已為人母,面對的又是自己的親妹妹,當然於心不忍。
姐妹二人自以為可以瞞住周太后,誰知後來直到出嫁之前,周太后派袁醫女同行。方得知一切並未隱瞞過去。
周太后不過是另做了決定,因那時太醫亦說隆昌身子薄弱不宜用藥,才改了計謀。
實則那時候周太后雖為太子生母。亦掌管六宮多年,然先帝遲遲未封她為後。這種事畢竟牽連甚廣,如何都不能輕率。
便動了和親路上的心思。
袁醫女精通藥理,待隆昌公主被查出懷有二月身孕,又在宮中待嫁那幾月,等離開京城的時候已近五個月。
十多年前的官道並不似如今通暢。送親的隊伍在路上走走停停,又因刻意用“公主身體不適”的緣由拖著行程。待等孩子七個多月將入突厥境內前,袁醫女遵周太后旨意,用藥引產。
這亦是陸思瓊自幼多病體弱,直到現在也比不了一般女兒家康健的原因。
周太后當時的命令,是無論產下來的是男嬰女嬰,都只能是一個結果。
然許是隆昌公主往日不端公主架子,在宮中人緣甚好,對因家族變故而進宮做醫女的袁氏更曾施過恩惠。
袁醫女望著昏迷的隆昌公主,那擱在陸思瓊脖上的手並沒有掐下去。
隆昌公主近身的均是周太后親信,一路掩護,等她醒來之後詢問孩子時,只被告知誕下死嬰,望她節哀。
隨後隊伍進入突厥。
前夜裡,袁醫女失蹤。
她把孩子帶走,一路被追殺,最後還是逃回了京城。
蕙寧公主永遠記得那個冬夜,大地被銀雪掩蓋,公主府的後門冷瑟蕭條。
她步履匆匆的趕過去,看到了尚在襁褓中的陸思瓊,那時已奄奄一息,身子渾身發熱,可那模子卻像極了她的皇妹。
她亦是隨後才知道母后的那些計劃,對於其謹慎的心態,為確保孩子不留在世,連袁醫女都一路監視,且又如此追殺,倒也並未過於意外。
深宮之中的手段:斬草除根。
可饒是那樣,在蕙寧公主後來描述孩子模樣給她聽的時候,還是起了惻隱。
畢竟是親外孫女,而那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