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1 / 4)

夏氏當庭認罪,雖出乎意料,她仍留有後手,及時將劉才人拋了出來,不惜魚死網破,也要將一頂謀逆的罪名扣到太子頭上。

但與皇帝有著深厚淵源的柳毅在緊要時候突然到來,顯然不會是單單為了應太子之邀,來赴東宮夜宴這麼簡單,他難道也是來淌這趟渾水的嗎?

皇后思忖著,朝侍立在皇帝身側的楊全義遞了個眼色,楊全義會意,趁著眾人不注意,悄悄地溜出了殿。

柳毅轉向一臉怒容的太子施禮道:“殿下殷勤相邀,柳某風塵僕僕趕到,是為了朝廷大局,不是為了辯論是非、對錯,機心傾軋而來,這一點,還請殿下見諒。”

太子恭敬地還了一禮,答道:“先生肯來,本宮感激不盡。一切但依先生就是。”

柳毅滿意地點點頭,這才向皇后說道:“夏氏是臣受吳賢妃所託,於三年前安排潛匿於東宮之中、暗中照應太子的,如果說她謀害娘娘,那麼幕後的主使之人便是臣,臣今日趕來,甘受娘娘責罰。”

皇后怒極而笑,手指劉才人質問柳毅道:“太子主使,夏氏謀逆,是有人證的!柳先生當著陛下的面兒,故作此驚人之語,可有什麼憑證嗎?”

柳毅不緊不慢地答道:“娘娘要憑證,自然是有的。在出示憑證之前,臣抖膽問娘娘一個問題:所謂太子主使、夏氏謀逆的動機何在?

臣這幾年不在京城,對朝中、宮中情形不甚了了,實在想不出太子何以竟做出這般不忠不智之舉。”

“先生這話問得奇怪,他做下的事,你要本宮來解釋其中緣由,莫非在向陛下暗示本宮構陷於他嗎?”

皇后明知如要對太子謀逆的動機做出解釋,就必然要將種種舊事翻出,擺在眾人面前以供評說,她是無論如何不會上這個當的。

“好吧,娘娘不肯說,臣只好先來證明我自己,而不是太子是這幕後主兇了。

臣首先請陛下為臣作證,在東宮內安排人暗中護持太子乃是臣奉旨所為。”

柳毅的聲音並不大,此語一出,卻猶如在皇后耳邊響起了一顆炸雷。

第十三章 上元夜宴(四)

“柳卿,朕似乎不記得曾下過這樣的旨意。”皇帝與柳毅情同手足,對他皮裡陽秋的行事風格再熟悉不過,有意要刁難他一下。

“陛下在靈武臨危登基之初,與臣曾有一番關於任哪位皇子為帥的奏對,當時裴大人、李大人俱在場,陛下難道忘了嗎?

陛下當時意欲任命建寧王為天下兵馬元帥,臣以為亂世之中,天下兵民唯以元帥之命是從,如以建寧王為帥,則儲君威權必受其侵削,不利朝局穩定,因此建言命太子為帥。

陛下采納了臣的意見,卻又……”

柳毅談起往事,侃侃而言,彷彿此事就發生在昨天,裴百藥和李進忠聽了,都連連點頭稱是。

“柳卿不必說了,朕當年確說過請你多留意太子身邊的話。”

經柳毅一提醒,皇帝恍然想起這段往事,只是當時他同意任命太子為帥後,又對柳毅說起擔心太子一朝兵權在手,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勢,要柳毅在太子身邊佈下眼線的話今日不宜提起,因此,急忙打斷了柳毅。

“謝陛下成全。”

柳毅向皇帝深施一禮,衝著皇后繼續說道:“娘娘不是很關心夏氏是如何離而復歸,潛入東宮的嗎?

臣現在就請出第二個證人,讓他給娘娘說說吧。”

說罷,朝殿外叫道:“慶則,進來吧。”

太子右庶子曾慶則應聲而入,他與林樹年紀彷彿,卻生就了副女人相,細腰削肩,白皙的瓜子臉上一對鳳目,顧盼間足以令男子消魂。

芙蓉已經暗中查訪得知,就是這個曾慶則,於三年前親手將夏嬤嬤安排進了東宮花坊。

她目前正在命人繼續追查他與楊氏一門的淵源,不曾料想他卻是柳毅的人,看來當年以布衣之身掌控朝局,卻又功成身退,隱匿於江湖的柳毅並沒有真正歸隱,朝堂上至今仍不知有多少人暗中聽命於他。想到這兒,她不禁擔憂地望了皇后一眼。

“你退下吧。”

皇帝並不給曾慶則說話的機會,今天的事令他隱隱生出些不安的情緒。

皇后一心要致太子於死地,其理由他雖不認同,卻還知曉、瞭解。

而太子先是借景雲叢奉旨探視之機,反咬一口,向自己挑明元旦宮案是皇后設局陷害,又引而不發,誘使皇后亮出幾乎所有的底牌,卻於暗中悄悄請來柳毅這位神仙,其反擊之勢倘若任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