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出征中立下戰功,那麼他願意在大論朗格面前替納珠夫婦求情,請朗格允准她和張諒遷居林邑,從此儘可逍遙度日,再不必理會世俗間的種種紛爭了。
納珠得到族兄的親口許諾,天真地以為只有夫君立了功,從此二人便可榮歸自己故族,廝守終生了。於是,便興沖沖地趕回自己房中,反替納悉摩勸說起張諒,懇求他為了自己二人的今後著想,就答應下納悉摩,率軍出征吧。
張諒看著愛妾那張美麗的臉上洋溢著的興奮神情,不禁從心底裡發出一聲長嘆。事到如今,他已沒有別的任何退路,唯有服從於納悉摩,強打起精神來,為吐蕃,也為張氏一門奮力向前,與出身於楊門旁枝的皇帝一較高下了。
第一百五十章 唯生為大
對於剛到任不久的這位涇州刺史湯寬,張諒昔日曾從裴百藥口中不止一回地聽說過此人。自從裴百藥收下了湯寬進獻來的十萬貫錢財之後,就試圖把這位“百官楷模”拉在自己身邊,一來能還湯寬鉅額賄賂的人情,二來也可顯示出自己身為朝廷首輔,確有識人慧眼,因此,沒少當著張諒的面兒向張皇后提到過湯寬。無奈當時張皇后身邊聚集著比蒼蠅還多的謀求幹進者,湯寬又已花幹了囊中之物,拿不出像樣的珍寶來孝敬張皇后,於是,幾年下來,只能仍然做他的五品巴州刺史,而得不到張氏一門的眷顧。
對於這樣一個人,張諒心中難免有些瞧不上眼。項知非一朝引兵遁去,涇州的門戶大開,張諒毫不猶豫地催動麾下兵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路殺向了涇州,試圖當天便攻入城中,活捉湯寬,用他的首級向納悉摩報功請賞。
在涇州城中的湯寬正為一連幾份告急的軍報猶如石沉大海,得不到長安的任何答覆而焦急萬分,突然聽手下的軍士倉惶來報,說吐蕃軍隊已突破鎮原防線,正朝涇州殺來,差點兒沒唬得一屁股從座中跌到地上。他也沒想起問問吐蕃來得有多少兵力、領軍主將是誰,便歇斯底里地從喉嚨中發出一聲怪叫:“全軍上城,給我擋住。”
你還別說,湯寬在涇州當地剛剛招募來的這兩千名府軍還真給湯寬長臉,上得城來第一個回合就將張諒派來攻城的先鋒打了個落花流水,連射帶砸,足足令張諒所部吐蕃軍隊丟下了二三百具屍體,成功地緩解了張諒所部對涇州城發起的攻勢。
不過,在一戰小勝之後,湯寬便犯了個致命的錯誤。他一聽軍中斥候報說前來攻城的吐蕃軍隊足足有三萬之眾,便像嚇破了膽子一般,無心立即組織手下軍士加固城防,以待再戰,反而把幾乎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四處求援上。
湯寬一連派出了三路求援人馬,一路徑直奔回長安,向朝廷告急,請求皇帝和睦王李啟速發救兵;第二、第三路則分別派向了早已失守的河州和鎮原,想從速求得王懷貞和項知非所部神鶴軍主力回救涇州。
轉眼間兩天過去了,兩千名府軍軍士在與張諒所部的攻守爭奪戰中死傷將近過半,令湯寬感到無比絕望的是,他派出的三路求援人馬竟是一路也沒能再回得來。難道這座涇州城即將成為自己的葬身之所了嗎?湯寬獨自坐在刺史府的大堂上,垂頭喪氣地想著心事。
“老爺,城門外有吐蕃使者求見。”跟隨湯寬多年的老管家躡手躡腳地走了進來,輕聲向湯寬稟報道。
“吐蕃使者?這個時候他來作甚,不見不見!”湯寬心煩意亂地向老管家揮揮手,示意他去回絕吐蕃人的請求。
“嗯,要小老兒說,大人還是見見他得好。”老管家乍著膽子勸湯寬道,“小老兒也才聽人傳說,大人您猜猜城外率軍攻城的吐蕃軍主帥是誰?不是別人,正是先朝的國舅爺張諒張大將軍哪。”
聽到城外吐蕃軍隊的主帥竟然是張諒,湯寬心頭不由得一顫,這位原先自己想方設法也攀附不上的失勢國舅此時派人進城來見自己,除了勸自己棄城投降之外,還會有別的事嗎?
平心而論,四處求援無果,湯寬確實產生過棄城逃走的念頭,但說到投降,他還真沒有考慮過。
“老爺,據吐蕃人派來的使者說,他給老爺帶來了一封林樹大人的親筆信,務求老爺允他入城相見。”老管家見湯寬意態猶豫,遂補充道。
林樹留在吐蕃朝中為官的訊息,湯寬剛到涇州上任時便已聽說了。這位想當年的狀元同年寫信給自己,只怕也是要勸降自己。嘿嘿,想不到當年風光無現的狀元郎,如今卻落得個替蠻夷做說客的下場,一想到自己終於可以在林樹面前揚眉吐氣一把,湯寬那顆久久壓抑的虛榮心便開始暗地裡作祟,驅使著他作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