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2 / 4)

小說:品三國 作者:津鴻一瞥

通儒。什麼叫“通儒”啊?就是學問非常大的,把書都讀通了的一個大儒,他學問非常之好。當然馬上就會有人來反駁,說學問好不等於人品好,對不對?現在學問很大、人品很差的人咱也見多了。問題是我們從《三國志·譙周傳》裡面我們看不到譙周有什麼不良記錄,相反我們還看到他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比方說安貧樂道。譙周家裡是非常貧窮的,而譙周本人不置產業,埋頭讀書,廢寢忘食,讀古人的書讀到會心的地方自己就笑起來了,飯都顧不得吃。安貧樂道嘛,不是要肯定的嗎?第二個,譙周對諸葛亮非常敬重。諸葛亮去世的訊息傳到成都,譙周第一個衝出去就往漢中跑,奔喪。結果譙周衝到漢中以後,劉禪下一道命令,誰都不準奔喪,所以其他人都沒有去,就是譙周去弔唁了。英雄惜英雄嘛,既然諸葛亮是君子,不會有一個小人崇拜他,對不對。第三點,敢於直諫。諸葛亮去世以後,劉禪就開始管不住自己了,要修宮殿啊,要增加樂隊啊,還要增加那些歌舞伎,歌伎、舞伎啊,還出去遊山玩水啊,沒人管了嘛。是譙周上疏直諫,說陛下不能這樣啊。這難道是小人嗎?所以,譙周不是小人,至少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他是小人。

*透過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可以看出,譙周並不是一個小人,而是一個大儒。那麼譙周作為一個以修身、齊家、治國你、平天下為己任的儒家學者,為什麼在大敵當前不想想退敵之策,而是帶頭散佈投降理論呢?譙周心裡究竟是怎麼想的?

因為我們一般的思維就是一個賣國賊肯定是小人,君子怎麼會賣國呢。一個不是小人的人,而出賣蜀漢,什麼道理?請大家想一想是什麼道理?我看只有一個解釋,就是這個國,該亡。或者說,在譙周看來這個國該亡,早就該亡了。為什麼呢?因為在三國時代,除了國家還有天下,是兩個概念。那個時候的國家概念和我們現在國家概念不是一個概念,天下是高於國家的,而天下是必須統一的。如果一個國家被認為阻礙了天下的統一,它就該亡,就該讓那個應該統一天下的國來統一。這就是譙周的思想。

那麼這樣說有證據嗎?有,而且我可以告訴大家譙周這個思想的來源在哪裡。它從哪裡來的呢?從杜瓊那裡來的。杜瓊是什麼人呢?杜瓊也是益州的大學問家。有一次譙周去問杜瓊,說現在大家都說“代漢者,當途高”,什麼意思?我先跟大家解釋一下什麼叫當途高,“當途高”就是正當大路上,很高大,正當大路很高大的是一定要取代大漢的。這是當時一句政治民謠,傳了很久很久了,袁術還利用過,但沒有利用成。譙周就去問,這個當途高是誰啊?杜瓊就說這是魏嘛。譙周還是不明白,說怎麼是魏呢?杜瓊說你看,書沒讀好,魏就是闕,闕是什麼呢?闕就是皇宮門口的兩個高大建築物,古代的皇宮門口正當著大路,有兩個高大的建築物,它的名字叫做闕,又叫做魏闕,又叫做象魏。你想想看,這個東西不正是正當大路又很高大嗎?就是魏啊!譙周看著杜瓊。杜瓊說你還不明白?譙周說學生真的還是不明白。杜瓊說那我再告訴你,你說咱們漢代以前,自古以來這個官府官員有叫做曹的嗎?譙周說那沒有。那麼我們漢代以來我們的官府和官員都叫什麼了呢?說那都叫曹了。--這個地方我也稍微解釋一下,漢代的政治制度,皇帝住的地方叫做宮,宰相住的地方叫做府,就是“皇宮相府”。宮下面有很多辦事機構,叫什麼?叫尚,比方說尚書就是宮廷的尚之一。宰相相府下面有很多辦事機構,就像我們的部門,什麼部、委、辦啊這些東西,叫什麼呢?叫曹。這個曹的長官叫什麼呢?叫曹椽;下面的一般的官員叫什麼呢?叫屬曹;這些辦事機構部委辦下面那些勤務兵叫什麼呢?叫侍曹。--杜瓊說你看,還不清楚嗎?譙周恍然大悟,哦,當途高就是魏,官府官員就是曹,加起來就是曹魏啊,明白了,統一天下的是曹魏。

從此以後譙周也散佈這些言論,還而且向前發揮了一步,他到處跟人講:請大家想一想看,咱們先帝的名字是什麼?備。“備”是什麼意思呢?具備,具備是什麼意思呢?夠了。咱們當今聖上的名字是什麼呢?禪。“禪”是什麼意思呢?禪讓,禪讓是什麼意思?讓出去。想想咱們蜀漢皇上都叫什麼,一個叫做足夠了,一個叫做讓出去。後來這個譙周還在宮廷裡面還寫了一條反動標語,我們就不說它了,差不多的意思。這就是譙周主張投降的原因。也就是說,譙周主張劉禪投降不是道德品質問題,是政治立場問題,就是他的政治立場是站在曹魏那一邊的。實際上中國歷史上很多問題都是政治問題,不是道德問題。把政治問題解釋為道德問題是一種很膚淺的歷史觀。毫無疑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