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2 / 4)

小說:後鋒 作者:辛苦

不被滿清以騎兵的優勢各個擊破,第四軍也開始收縮兵力,並將沿途的滿漢百姓和所獲俘虜帶往後方,同時,接連毀壞了甜水關、連山關等所有被攻克的原滿清城堡軍寨。

可是,面對這樣地進攻,清軍卻只是跟在第四軍的後面“收復”失地,除了偶爾小規模的遭遇戰,根本就沒有一點兒打算還擊的樣子。而在遼東半島方向,復州城失守之後,皇太極不僅沒有收復失地的打算,還將兵力回撤到了蓋州,連復州旁近地永寧也丟棄了。

對此,楚鍾南等人正感到疑惑不解的時候,皇太極那邊卻很快給出了答案。為了取信於大明,表現自己求和地誠意,大清祟德天子皇太極竟下詔取消了大清國號,自廢帝位,除此之外,他們竟然還打算退還遼西給大明。而就在楚鍾南派出軍隊向滿清發動進攻的時候,遼西清軍已然有一部退回到了瀋陽附近,並將原本地駐地轉交給了關寧軍。不過,遼西撤兵,卻使得在遼東的兵力獲得增長地清軍之所以沒有反攻小北荒,卻是因為皇太極又讓這些人打了回去!(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

正文 第一百八十六章 如何交待

更新時間:2009…10…12 20:04:25 本章字數:4661

出地盤兒,卻又接著打了回去。看上去好像是有那著調,反覆無常。可是,皇太極也是有理由的。

明清兩國議和並沒有大張旗鼓,其實,早在索尼暗中去見豪格的時候,皇太極另派的使臣希福和尼堪也差不多到達了山海關,接下來的時間裡,因為洪承疇和盧象升對起義農民軍的節節勝利而興致極高,對於“收復失地”也來了興趣的樂禎便派出大臣跟這兩人進行了接觸。首輔溫體仁自然也極為希望自己的腦袋也能鑽到收復失地的有功之臣的名單中,所以當仁不讓地坐上了談判大臣的頭把交椅。而因為事關機密,祟禎擔心萬一議和失敗會丟了面子,所以,只支會了溫體仁等幾個負責談判的大臣,還有大太監王承恩,卻並沒有通知司禮監。所以,小北荒得到訊息的時候已經很晚了。

可是,這些年,與大明除了只知道幾個八旗重要將領的名字這一情報成果相比,滿洲方面早就摸準了大明君臣的脈博。所以,希福和尼堪在一開始並沒有就直接提出讓出遼西,而是逐步退讓,並且要求大明提供足夠的糧食“與我大清過冬為用”。溫體仁等人對這一要求並不滿意,雙方你來我往,爭辯不休,最後,終究是希福和尼堪等人“技遜一籌”,同意讓出半個遼西,並派遣曾經帶兵殺進中原,讓大明損失慘的睿親王多爾袞入京為質。當然,溫體仁代表大明朝廷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那就是必須提供一批糧食,並且釋放皇太極之子豪格。按溫體仁從希福等人口中探得的口風,他之所以同意這麼做,是因為“皇太極需其子助以一臂,方能掌控全域性,從容讓出我大明故土”!

然而,溫體仁等人沒有想到,“多爾袞”秘密地來到北京之後沒多久,他們正打算釋放的豪格卻突然暴斃而亡。訊息傳到滿洲,失去了唯一一個兒子的皇太極大發雷霆,立即便將原本撤中地人馬拉了回去,也顧東面被小北荒打得連連失地,居然派出大軍攻擊關寧一帶,要“為子復仇”!

……

“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關寧軍連戰連敗,皇太極再次打到了錦州,才受阻於祖大壽腳下。可是,眼看著大功到手,卻突然遭逢了這樣的變故,北京朝廷裡的樂禎,還有首輔溫體仁等人卻無比的懊喪。不過,最為懊喪地卻還要屬大太監王承恩。

王承恩是一個太監。

太監,似乎自誕生之日起,便是一個矛盾,諷刺而又悲傷的名稱。在中國的歷史上,太監永遠是擱在陰影裡的爬蟲,他們狡詐,殘忍,一肚子壞水,從精神到肉體都充滿著黴味。但凡史家提到,可以說是沒有一句。不過,太監其實一樣有自己的生活,只是,人們的歧視、生理上的殘疾引發地心理變化以及在爾虞我詐的環境裡為保全性命而做出的必要防衛使得太監似乎越發可憎。歷史上,春秋時晉國的閹人勃帶兵險些殺了公子重耳,讓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提前消失在世間;秦朝的趙高可說是一手覆亡了那個偉大的鐵血帝國;東漢末年的十常侍,因《三國演義》而遺臭千年;唐朝的高力士、宋朝的童貫……而明朝,更是宦官專權地極大成者。英宗時的王振,憲宗時的汪直,武宗時的劉瑾,熹宗時的魏忠賢其中,劉瑾為首的八個太監,人稱“八虎”,已甚為囂張,魏忠賢更是將廠衛的罪惡打造的登峰造極,使明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