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的政治腐敗到極點。可是,不知道是不是一種天道迴圈,就是這樣一個給予了宦官大權的王朝,在正常地歷史上,他們的皇帝樂禎,也是由一個太監最終陪伴著離開塵世的。而這個太監,就是王承恩!
即便是楚鍾南,在來到這個世界之前,他對王承恩這三個字也並不陌生。電視劇《江山風雨情》之中,王剛飾演王承恩。當時,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偌大一個北京城、偌大一個皇宮,只有白髮飄飄的王承恩力護君王。那一刻,誰還會想到他僅僅是一個年老的太監?
忠貞自有忠貞地好處。
歷史上。滿清打著“仰承天命。弔民伐罪”地旗號入主中原。清第一個皇帝順治在為崇禎皇帝發喪地同時為王承恩修墓立碑。並將他葬在崇禎皇帝思陵門外。讓他“守護”皇陵。
歷史往往就是這樣作弄世人。王承恩就是這樣一位既聰明又狡詐。既善良卻又極度殘忍。手持朝政大權但是對他地主子崇禎皇帝卻非常忠誠。文武百官對他可謂又敬又怕地人。王承恩看著樂禎從小長大。他很聰明。對世事心洞若觀火。他矛盾。在萬人之上一人之下。但是卻又在萬人之下。連最起碼地男人也不是。他是忠臣。對崇禎皇帝無比忠誠。他是奸臣。手中掌握著朝政大權不容別人染指。北京城地大臣裡面就流行這樣一句話:論奸當朝無人能奸地過他王承恩;論忠也無人能忠地過他王承恩
不過。這一刻。奸猾似鬼卻又忠誠過人地王承恩卻真地焦急萬分了。因為。按照他地命令。秘密進京地索尼。還有那個被救出刑部大牢地真豪格。已經在他地命令下。被司禮監地幾個秉筆太監派錦衣衛殺掉了!陪著殉葬地還有刑部大牢那些獄卒。只是因為大明與大清正在議和。他才暫時壓住了。沒把這個訊息報告給樂禎罷了。
可是。壓住是壓住。如今皇太極“真”死了兒子。這可如何是好。
王承恩太太瞭解崇禎。他知道祟禎多疑所以從來就是順著崇禎地意思來給崇禎提意見。他這種做法很多人就會認為他是個奸臣。但仔細想想。難道非要象比干那些所謂地忠臣一樣冒死進諫。最後白白把命送了。而皇上卻也沒聽合算嗎?王承恩地做法。皇上一般都愛聽。都採納別人地忠言都逆耳。他卻不一樣。他地忠言卻很婉轉。卻很容易讓人接受。這因為他有著高超地說話藝術和過人才智。可是。這一回他卻明明白白地把人殺了。而樂禎
要放了豪格來換取遼西的故土!如此不相融的事件,藝術再高,也圓不過去。
“這群韃子好生可惡。他們怎麼就不早一些提出以土地換人地條件呢?非得等到這最後一步……人都殺了,難道咱家還能再變個活的給皇太極送回去?”
夜深了,王承恩卻在自己的屋裡不住地來回逛過來逛過去。身為皇宮裡排名頭一號的大太監,他的居處自然是非常好的,甚至不比一些有等級的妃嬪差。可是,偌大地居處此刻卻冷清至極。王承恩的面前,只有三個耷拉著腦袋的老太監。
“王公公,咱們當初也不知道那些韃子會弄這些,咱哥兒幾個可都是為了皇上著想。那韃子居然想逃,咱們當然不能看著了。只是……也沒想到那幫韃子居然個個都是悍不畏死,錦衣衛不僅沒能從他們嘴裡得到一點兒訊息,還死了二十多個才把他們殺乾淨……”排在最左邊的老太監低著腦袋,小聲的嘟囓道。根本就看不出司禮監第二號人物的半點兒威勢。
“知道你們不是壞心。
”王承恩的背稍有些彎,聽到這話只是嘆了口氣,“即便不是你們動手,讓那兩個人跑了,咱們難道還能把牢裡的那個死貨給送回去?縱然不死,那也是假的呀。”
“公公,韃子怎麼一面派人暗中營救,一面又非要明面兒上要人呢?”林喜小心地問道。
“哼,還不是想讓我大明,讓皇上,擔上那背信棄義之名?”王承恩冷哼道。
“背信棄義?哼,這等鬼蜮伎倆,也就是這等蠻夷之輩才做得出來。”林喜旁邊的三號秉筆老太監憤憤地說道。
“好啦,就只知道放馬後炮。”
王承恩瞪了三人一眼,陰冷地眼神讓三個平時高高在上的老太監頓時都是一縮脖子。
“那皇太極肯定不只是想讓皇上擔那背信棄義的名聲,他定然還有後手。不然,他不會安排的這麼麻煩。”看到三個下屬不爭氣的模樣,王承恩氣就不打一處來,“都給我想想,他到底會有什麼目的。尤其是林喜,你是從赫圖阿拉回來的,比咱們都瞭解那些韃子,給我好好想想那皇太極到底為什麼這麼幹。”
“這……”林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