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船販了私鹽。
直到李定案發生後,許多人都看不慣蘇東坡在李定案中扮演的角色,包括司馬光也說了一句,蘇軾非佳士,謝思溫更不喜蘇東坡的上竄下跳,才將真相徹底揭開。
但後面還有一個真相,因為蘇東坡不善經營,這次販運雖然借用官船,居然還虧了本,欠了一屁股債務……
然而在這兩個真相的後面,則是王安石不大喜歡此時上竄下跳的蘇東坡。直到蘇東坡到了黃州,思想成熟了,王安石才與蘇東坡惺惺相惜。
可也說明了一件事,王安石排斥官員行商。
儘管王巨這個錢實際多回饋給了國家,頂多說他手中有了一些錢,能夠靈活機動的做事,比如這次對付匠戶,當真沒有花錢?那些陳粟與木炭花錢不多,不過那片宅子呢?
那個宅子就花了四萬多貫錢,王巨提前讓李家他們墊付出來,隨後用分紅的錢償還了。若是沒有這個經商,王巨如何以邪克邪,將此次風波化解?
不過官員行商本身就意味著嚴重的不公平,所以王安石不喜。
然而在這時代,趙匡義明詔都沒有杜止,就不要說王安石了。
王巨為了避嫌,沒有參與,全權交給趙度負責,不過趙度是按照王巨意思去處理的。首先與木棉司銷售模式不同,並沒有讓內庫與官府參與,而是利用這些年竹紙的模式與人脈關係,分片交給各個商賈銷售。
其次是定價,按照五等,每斤一百五十文錢、一百文錢、六十文錢、四十錢、二十文錢。
最上面那層潔白無瑕的是一等,稍白是二等,淺黃的是三等,深黃的是四等,褐色的是五等。
這時候生產成本大,五等的盈利不多了,一等的雖盈利,不過產量很小,賺的就是二三四等的蔗糖利潤。當然,它還是屬於暴利行業。
並且這個價格也比較合理。
有兩樣可以對比,第一是鹽價,宋朝現在各個地區平均鹽價一斤能達到近四十文錢,難道蔗糖不比鹽金貴嗎?
第二條是糖霜,最好的糖霜一斤能達到一貫錢以上,難道上好蔗糖不及糖霜?就算不及吧,那麼冰糖呢?
這也是王巨意思,過份暴利必然銷路小,今年產量不會很大,但到了明後年,隨著盈利,廣南種植面積增加,也會在四川置作坊生產,那麼產量會漸漸提上來,所以王巨還沒有開始,已經將眼光放到海外,若是可能,為什麼不能反饋到天竺、大食,甚至遙遠的歐洲?
因為這個價格定得比較合理,因此這一年蔗糖是供不應求,趙度只負責了種植收購甘蔗,生產蔗糖,連運輸皆是各個商賈的事務了,這些商賈也不傻,也知道先機,於是沒有多久,京城就出現了蔗糖。
但這個不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