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銀州,種諤大軍西征,遇大雪三軍崩潰,逃向延州,但留守在宥夏石銀諸州還有官兵,他們皆陸續先逃向銀州。而且西征開始時,府麟路軍隊與鄜延路軍隊就在銀州匯合的。
當地百姓全部逃亡了,州城也催毀了。
雖然第二年西夏陸續將這幾州接收回去,然而銀州還是一片瓦礫。
如果經營銀州,則將兩路全部聯絡起來,而且還有兩路軍隊援助,並且可以得到河東路的糧草與民夫支援。
所以看似大膽,實行是一個既穩妥,又有奇效的建議。
然而徐禧不同意,銀州是在山外,太危險了。因此提議築永樂城,而且沈括已經在周邊地區建設了六個堡砦,能夠互相輔助。
種諤不同意,前面有了一個羅兀城之鑑了,便說永樂城雖能依山為險,也看似將周邊諸砦一起聯絡起來,但無山泉,非是築城之良所。
兩人爭執不休,趙頊最後採納了徐禧的意見,棄銀州,築永樂城。又將種諤留守延州。
來了。
三十萬軍民被西夏人反覆絞殺,沈括率領的援兵與饋運皆為夏軍所阻,然而種諤卻在延州據城觀望,託名守延,沒有做任何救援。
此役,三十萬軍民僅是少數幾萬人逃了出來,高永能等一百多名將領全部覆沒,精銳強大的鄜延路軍,折損了大半。
趙頊聽到後,號淘大哭,連續幾天都難過得沒有吃飯。
又回到原來的話題,如果不是王巨與王韶,那就是趙頊好戰之錯。
但現在呢?
不但趙頊悲憤,所有百姓都感到悲憤。想一想,如果漢武帝不信任衛青與霍去病,能不能打敗匈奴?如果唐太宗與唐高宗不重用李靖與李績,能不能出現初唐時的那種無敵狀態?
這回不是隻因數人有野心,五十萬男兒齊斷魂了。
而且成了八十萬男兒齊斷魂!
一時間無數大臣齊上書,責問趙頊為何不將王巨召回。
不就是犯了一個錯誤嗎,難道因為處罰,必須搭上幾十萬軍民的性命!
若論錯,趙普昔年犯下多少錯誤?然太宗為何還能重用?
如果論趙普與趙匡義的恩怨,那就太大了。不但趙普自己做木材生意,收錢椒的賄賂,還多次陷害趙匡義,包括趙匡義手下的親信大臣與岳父。
這豈不比碰了一下公主罪過更大?
高滔滔找到趙頊,兩場慘敗,讓趙頊大病了一場,此時身體還沒有恢復過來。高滔滔說道:“召王子安回來吧。”
兩次慘敗,犧牲的人數沒有達到八十萬,但經過統計,官軍、熟羌、義保死者達到驚人的六十萬人,至於花費的錢粟銀絹更是不可勝計。
想一想當年岐溝關之敗,死了多少軍民,不過十幾萬,宋朝感到就象天塌了一般。
況且是這麼多。
更要命的是這中間將士的數量同樣接近了二十萬,包括王巨推薦的超級名將高永能。
經過熙寧之初裁減,禁兵數量只有五十餘萬,然後是各地邊軍、土軍、弓箭手,至於陝西的則有十幾萬保捷、弓箭手與蕃兵。
但這十幾萬鄉兵式的將士則是宋朝最能打的軍隊。
然而經過這兩次慘敗後,這些鄉兵折損了近半,折損的禁兵實際不多,但這少數折損的禁兵全部禁軍中最精銳的禁兵。
可以說現在遼國皇帝不爭氣,否則率軍南下,宋朝最大的危機便到來了。
但高滔滔不知道啊,她只知道死了這麼多戰士,而且多是精銳軍隊,遼國雖然與宋朝搭成和盟,可兩次乘著宋朝危機來勒索,萬一再來勒索呢,若是再來勒索,恐怕這次勒索的胃口更大。
所以這時候,能讓王巨回來,其他的就忍了。
大不了以後朝廷就當養著一個丁謂,等危機過後,再慢慢解決吧。
高滔滔只說了一句話,但不僅是讓王巨回來,還預設了讓王巨回來,朝廷所付的代價。
正好呂公著又再次上書,反對朝廷開邊。
於是趙頊將呂公著外放到定州。
然後又將王珪召到內宮商議。
商議的就是元豐改制,重新仿佼唐朝制度,事無大小,於中書取旨,門下審覆,尚書受而行之。
也就是唐朝的三省制度,中書決策,門下審議,尚書執行。
那麼西府呢?
西府與三司則架空成宋朝原來的尚書六部了,會成為一個空殼。
這樣政柄就回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