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身了,不要學王巨,王巨手下做事的人太多了,其他知縣哪裡能供得起這麼多人哦?那麼知縣便有了更多精力治理地方的弊病,當然,不想好,整日花天酒地,那誰都無輒的。而且經過手下調解後,在場的胥吏對事情經過也更瞭解了,那麼轉到知縣手中,也能迅速處理。
這個舉措推出來後,很受歡迎,王巨只是用在廣南西路的,蠻人多,所以以調解為主,而且蠻人風俗與中原不同,這條舉措有效地避免了許多剛上任流官因為不懂當地風俗,而出現誤判的現象,並且也很符合宋朝“以和為貴”的精神,於是南方許多知州都推廣了這個申明亭。
王巨又於各個申明亭外勒石為碑,刻意寫上這個稅率,並且後面還有一句話,如高之,殺官無罪。
如果那麼官員徵收的稅率超過了這個稅率,准許百姓殺官。
趙頊下詔責問。
王巨說道,此乃蠻區,官員又良莠不齊,若非如此,稍稍高出,超過百姓負擔,便會有蠻人暴亂,一場暴亂下來,會死多少百姓,會用掉多少錢帛?它只是蠻人地區的一個特殊制度,即便沒有這項規訂,蠻人也敢殺官。有了這項規訂,官員不敢胡作非為了,蠻人便可治理了。陛下勿要擔憂。
王巨不是說著玩的,在夔峽路那邊讓蠻人幹掉了好幾個宋朝重要的官員,每一次蠻民暴動,殺死的官員更多。
趙頊能說什麼呢?
要麼繼續買安,要麼治理,治理蠻人能不小心嗎?
正是這些制度,加上大修基礎建設,農田水利,發展商業手工業,所以許多蠻人地區迅速安定發展,才有了蠻人唱歌感謝王巨的由來。
劉誼也很感動,王巨不是真來治理廣南的,他是用兵交趾的,到處都需要錢帛,這一來,無疑手中的經費更少。
但實際經過治理後,稅賦不是減少,而是增加了,例如戶數,不是二十幾萬戶了,而是變成了三十多萬戶,許多生蠻變成了熟蠻,並且載於戶冊之上。
又有許多蠻區開始了先進的耕作,身丁錢能徵收幾文?兩稅才是大頭。再加上商稅,以及拓展的地區稅賦。廣南西路收入不減,反增加了一倍多。
這說明了朝廷財政危機緩解之後,許多變法派也開始在反思,儘量地寬鬆百姓。
特別象李定、舒亶這樣的官員,他們真的很兩袖清風,王安石閒賦到了江寧,還置了不少田產,他們離開官場,幾乎什麼都沒有了。在古代,一個官員一點都不貪,那就是很難得的。
而且他們很努力,再想一想蘇東坡噴的那些詩,讓舒亶如何作想?
吳充無奈說道:“蘇軾有才情……”
你們不要將事情鬧大,一個蘇東坡還不夠嗎?現在又出來二十二名朋黨。所以吳充忍不住地說了一句,看在大才子的份上,也能寬大處理吧。
沈括說道:“我與王子安透過書信,曾問一句,君少年便有詩令傳唱,為何現在反無一詩一令之作?王子安信中答道,人精力有限,就連那本數學都沒有空繼續書寫下去,況且詩令。南唐後主天資不聰穎乎,為何滅國也?”
論名氣,如今王巨名滿天下。
連滅兩國,還有那個流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全天下人都在談論王巨。
論成名之早,也無幾人能及王巨,他少年時抄襲的幾首詩詞還在傳唱呢。然而後來卻沒有了。
沈括的話外之音,指王巨才情不及蘇軾嗎?
為什麼現在沒有作詩寫詞,是因為沒有空。想要當好官,整天就得做事,那有空寫詩作賦。只有那些當不好官計程車大夫,才能整日花天酒地,狎妓遊玩,作詩寫詞。
吳充惱了,問:“唐太宗難道沒有作詩過?”
“唐太宗會不會在詩上鑽研?還有唐玄宗,是何等的天賦,然而晚年留戀美色,並且鑽研詩賦丹青音樂舞蹈,結果如何?自古以來,有幾個雄主在詩賦上揚名的?自古以來,有幾個良臣在詩賦上揚名的,包括天資過人的諸葛武候,他專心過詩賦嗎?”
“那你說王公非是良相了?”
“王公是才智,應急之作,他多會不理國政,而專心於詩賦?”
吳充又無語了,但在心中罵道,這個死不要臉的!
這樣爭辨下去,趙頊如何放人?
不過小蘇眼睛亮了一亮。
散朝後,他立即寫了一封信,向王巨求救。
不要小看了王巨的能量,現在王巨無論手段是好是壞,但是實打實的滅二國之功,馬上就有滅三國之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