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王巨撥款調來三千石小麥做種子,在這時代,數量很大的,足足拉了四百大車子。但實際能播種多少畝地呢?
少得可憐,只有一百來頃。
沒辦法,這是一個薄種廣收的時代,一畝小麥收成能不足兩石,卻需要近三十斤種子。看著那些短小的麥穗,王巨又想著後世的畝產與麥穗的樣子,覺得很悲哀。
所以宋朝出現一個說法,那就是一家人想要在交納稅賦後保持溫飽,最少得擁有三十畝到四十畝的自耕地。就是這樣,若是遇到災害,還不得不逃荒去。
這是王巨想法,但其他人不會那樣想了,不僅是這些冬小麥,在王巨再三勸說下,有百姓也自發購買了種子,播種冬小麥。因此僅是冬小麥這一項,華池縣便增加了近四萬石的產量,若不算馬,只算官兵的口糧消耗,僅是這個增產,足以能滿足了。
但還不能確定,若是按照以前的收成發展,收了冬小麥,秋糧收成就會減少,即便百姓勤勞,豆粟幼苗成長期雜在小麥裡生成,也會影響到產量。
究竟如何,那隻能看高梁一天天地長高。
悶熱的夏天漸漸過去,八月臨近,高梁一天天也快要成熟了。
移載的高梁不多,不足兩百頃,也就是王巨勸說種植冬小麥後的那些耕地,僅佔華池縣耕地的五分之一。
並且百姓同樣也在懷疑,一個簡單的道理,原來一個苗坑裡撒上五六粒種子,能長成四五株高梁,現在變成了一株高梁,這個收成能保障嗎?
好在王巨有了足夠的威信,百姓這才將信將疑地聽從了王巨勸說,一一移載。
是否有保障,現在能看出來了。
每一棵高梁的穗子足足是其他高梁穗子的三四倍大,並且籽粒更飽滿,沉甸甸地垂下來,還略帶一絲炎熱的秋風一起,立即掀起一道道金色的波浪。
長勢是如此的喜人。
連蔡挺在百忙之餘,都忍不住幾次騎馬帶著官員過來觀看。並且它們的長勢驚動了周邊各縣,許多安化縣、龍蟠縣,甚至子午山那邊的直羅縣、敷政縣百姓也抽空跑過來,央請當地的百姓將這些高梁留下來,別要吃掉,賣給俺做種子吧。
“王巨,你說它們一畝能收多少石?”蔡挺問。
“下官難以斷定,不過應當很高很高,但它也是特例,今年整個華池百姓不缺糞肥,若是放在其他地區可能產量會低些了,”王巨答道。
與蕃寨的糞肥無關,現在蕃人同樣是半耕半牧,雖然他們養了許多牲畜,不過肥料留給自己了。
然而因為私商的繁榮,華池縣許多百姓養了牲畜,並且華池縣有許多戰馬,王巨又准許了百姓用糧食換馬糞。
與斂財無關,若是真斂財,王巨都不會抽出許多錢帛買牛,買種子,無償地送一些工具。
這也是被逼的。
前線將士用糧,一是前線百姓的稅糧,若是收成好,官府會抽出一些錢帛購買當地百姓的糧食,一是後方的糧食,或者運到前線,或者調動將士到後方就食。
後者無論蔡挺或王巨都不敢承受,將士調到後方就食,還想作戰嗎?或者從後方運糧過來,那個糧食真心吃不起啊。
能接受的只有前兩種辦法,可是稅糧是定額的,但今年那怕整個環慶路五穀豐登,也不能多徵,越是在這時候,越來越需要民心所向。
那麼只好用購買的辦法解決,但錢帛太緊張了,能省一點是一點。但無論是讓百姓用糧食換馬糞,還是無償地將馬糞交給百姓用,這些糞肥都堆在莊稼上了。
況且王巨那些水利措施,今年也逐漸開始見了成效。
“也不錯了。”蔡挺誇獎道。
“是不錯,說不定極少數高梁產量會給大家一個更大的驚喜。”王巨將蔡挺帶到一塊長勢最旺的高梁地,指著它們說道。
“這塊地畝產會有多少?”
“下官也不敢說啊。”
“哈哈哈,”蔡挺大笑道,其實大夥兒要求真不高,那怕出現一畝三石的產量,那便是一個大大大的驚喜,甚至能上報朝廷,當成嘉穗,當成祥瑞。
兩人正說著話,李三狗騎馬飛奔而來,來到兩人身前,飛快下馬,說道:“報蔡公,報王知縣,山那邊傳來訊息,西夏開始點集兵馬。”
第二三六章不安
“終於來了,”蔡挺有些擔憂有些喜。
迫於對方的實力,蔡挺也急了,主要是勝利成為一種常態,大家心態也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