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晴知她素來主意正,不再勉強,可心裡已有了打算,必不會虧待徐嬤嬤。只是恍然間想起那個盯著自己的夥計,忍不住提了提,“……在店裡也是大街上也是,直愣愣地盯著,可又不像那種下作的人。本想讓護院抓來問問,誰知他腿腳倒快,鑽進人堆裡沒影兒了。真是奇怪得很。”
楚晴雖生得好,畢竟年紀小身量沒長開,並非十分惹眼。
尤其聽她話裡的意思,夥計是特特地等在門口,只為出來時再看上兩眼。
徐嬤嬤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由感慨,“要是咱外頭有個跑腿的人就好了,可以託他打聽打聽。咱們困在內院,即便有心也使不上力。”
也是,如果能委託個可靠的人到真綵樓問問,沒準還能知道那夥計到底存的什麼心。
雖說也能找明氏幫忙,可一個姑娘家去打聽外男,而且人家也沒做太過分的事兒,就是多看了自己幾眼,說出去總是不好。
可到哪裡找合適的人呢?
楚晴身邊的人都是從外頭買的,沒有家生子,跟府里人並不太熟。
思量片刻,楚晴道:“記得翡翠有個弟弟在門上跑腿,如果可用的話,倒是便宜許多。”
翡翠也不是家生子,當年她老家水災淹了房子,翡翠她娘帶著她姐弟二人一路要飯到京都,又自願賣身進的府。那會兒翡翠也就五六歲,她弟弟才兩三歲,走路還磕磕絆絆的。她娘在寧安院管灑掃,翡翠在一旁幫忙撿落葉。
老夫人看著她老實勤快,就讓她學著在屋裡伺候,慢慢從三等丫鬟一路升到了一等丫鬟。她娘年輕時身子損耗太重,前年去世了,留下這姐弟兩人相依為命。
徐嬤嬤想一想,道:“那我找個由頭到門上親眼看看再說,太實誠或者太油滑了都不行。”
兩人商定,外頭語秋等人已裝好八隻攢盒。楚晴瞧了瞧,吩咐道:“給二伯母、二姐姐、四姐姐那裡各送一盒,大哥哥那裡多加一刀澄心紙,四哥哥那裡添兩隻狼毫筆,旻哥兒那裡再多加一隻九連環。”餘下的便散給眾人吃。
楚晴也嚐了一塊,與之前楚曉買的口味一般無二,不由眸中便帶了笑,指著最大的攢盒,“我這便往寧安院去,稍後你們就把攢盒送出去,別弄混了。”
語秋笑道:“姑娘且放心,亂不了。”點了春喜、春笑往外院送,暮夏、半夏在內院送。
往各處送東西是體面差事,少不了得賞錢,大家都願意當這差,樂呵呵地抱了攢盒分頭出去。
楚晴帶著問秋慢悠悠地往寧安院走。
文氏也在寧安院,正跟老夫人商量著什麼。
楚晴笑盈盈地問了安,把攢盒呈上,“見到賣蘇式點心的鋪子,知道祖母好這口,嘗著感覺味道還行,就買了些各處分了分,讓大夥兒都跟著祖母飽飽口福,二伯母、二姐姐和七弟弟那邊都送了。”
這話說得相當漂亮,指出是為老夫人買的,捎帶著也分給府裡其他人,而且是打著老夫人的旗號分的,既顯出自己的孝心,又強調別人是跟老夫人沾的光。
“知道晴丫頭是個孝順的,”文老夫人樂呵呵地開啟攢盒,笑意更濃。
攢盒分九格,每格裝兩隻,能盛九種十八塊點心。上了年紀的人吃不動棋子餅、盤香餅,俞晴便把那些脆硬有嚼勁的只放了一塊,而馬蹄糕和雲片糕卻放了三塊。
再加上老夫人愛吃甜,蜂糕也放得多。
只一眼,老夫人就知道楚晴是特為給自己擺的,當下掂起塊蜂糕,咬了口,讚道:“又香又甜還不粘牙,口味很地道,在哪家鋪子買的,應該不便宜。”又讓文氏,“你也嚐嚐,跟大姑娘買的是不是差不多?”
正巧翡翠端了托盤過來,楚晴端起茶壺分別給老夫人與文氏續了茶,笑道:“是前年才開的鋪子,叫桂香村,掌櫃姓蘇,是蘇州人,所以蘇式點心做得好,價格也公道,十文錢一斤,鋪子生意極好,據說有不少官員專程過去買他家的點心。”
老夫人眯著眼笑:“不貴,確實不貴,”轉頭對文氏,“讓晴丫頭把地址寫下來回頭告訴大姑娘,二兩銀子跟十文錢,口味差不多,犯不上花那個冤枉錢,讓親家以為咱們不會過日子。”
文氏嘴裡一口松花餅沒來得及嚥下,差點卡在嗓子眼裡,喝了口水順下去才道:“那也是曉丫頭跟姑爺的孝心。”
“是,”老夫人點著頭,“有孝心是好事,可也得會持家……論起來,再好的點心也不值二兩銀子,別是被採買的管事哄騙了,不知道大姑娘往常是在哪家鋪子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