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出災民不勞而獲的習氣。餘下錢糧,待到立春之後再予撥給,以助百姓度過春荒。”
“好啊!朕可以放心了!”皇帝情不自禁的拍案讚道:“這才是真正體察過民生疾苦的人啊!小金,都是朕的兒子,不是朕偏心,啟兒尚無雨農他們幫襯,恆兒做了十多年的太子都沒幹過這麼漂亮的事!”
————————分割線————————————
ps:本來實在沒臉跟諸位看官討什麼。。。既然是月票雙倍,還是希望大家能隨個喜,也顯得好看一點。(未完待續。)
'邪雲曲 第344章 突厥來使
夏曆武成三十一年十月,西突厥索力可汗遣使來朝。以入秋草原爆發蝗災為由,請求大夏免除一年貢賦,另再援助糧草一百萬石。
自楊致潛入賽音山達王庭,與玲瓏同夜刺殺了託都可汗與左賢王察爾罕之後,突厥便分裂為東西兩部。大夏出於戰略考量,在西突厥圖邪可汗去世之後,助其幼子索力王子登上汗位。在大夏的扶植下,近年來西突厥在與東突厥的衝突中業已穩佔上風。
隨著大夏國力日盛,西突厥每年那點貢賦,皇帝漸漸有些瞧不上眼了。皇帝還杵在這兒,這等軍國大事,太子趙啟自然是奏請聖裁。
皇帝接到駐守朔方的討虜大將軍曾英明奏報,草原蝗災確有其事,只能等到入冬天氣苦寒,才會得以緩解。皇帝很大方的答應免除西突厥一年貢賦,對於援助糧草的要求則謹慎的大打折扣,只允諾給予二十萬石。
這日晚間,徐文瀚突然來訪。之所以說是突然,是因為趙啟被冊立為太子以來,兄弟四人一直未曾鬆懈,平日極少往來走動,秦空雲至今仍未回京。
楊致與徐文瀚素有默契,將他領入書房,徑直問道:“大哥今夜前來,可是為突厥來使一事?”
徐文瀚不置可否的問道:“你如何看待此事?”
楊致冷冷道:“很簡單。皇帝上當了。”
徐文瀚嘆道:“我也是這麼想。這幾年四海昇平,國用富足,冊立太子十分順利。且署理政務可圈可點,皇上確實有點飄飄然了。”
楊致皺眉道:“你每日呆在宮中。怎麼不勸一勸皇帝?來找我又有什麼用?”
徐文瀚茫然搖頭道:“如今之勢,已是今非昔比。皇上冊立太子之前。曾為如何用你大感頭痛,因此召我垂詢。皇上從來就不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這隻能說明他已經沒必要急著用你了。所以我順水推舟的勸諫,對你不用或是備用。現在我只是一個六品侍讀,若非皇上相召,罕有機會涉足政務。你只是一個滯留在京的外臣,在皇上眼裡這只是無關痛癢的施恩小事,何須問計於你?”
“我也知道找你沒用。但皇上剛過了幾天好日子,目光就遠不如從前長遠。太子縱然天賦睿智。畢竟稍顯稚嫩。想及於此,我……我這心裡委實悶得慌。”
楊致嘆道:“吃一塹才會長一智,成長是要付出代價的。只是我很為那些戰死大漠的兄弟們感到不值,感到心痛!”
二人正在感嘆間,阿福氣喘吁吁的來報:太子到訪。
趙啟已是太子,不是以前的小屁孩越王了。楊致尚未來得及整襝衣袍起身相迎,就聽到趙啟在門外呵呵笑道:“姐夫為誰感到不值心痛啊?聽說徐先生也來了,是麼?”
趙啟的身份無論是越王還是太子,出入楊府向來都如自家後院一般隨便。楊致對他這一點也深感無奈。
楊致與徐文瀚互望一眼,一同躬身一禮道:“臣等恭迎太子殿下!”
趙啟臉上的笑容頓時一滯,隨即伸手扶道:“免禮,免禮!我不請自來。夤夜來訪,按說是我失禮才是。姐夫,徐先生。我們且坐下說話吧!”
如果說楊致初識趙啟之時,二人之間只隔著一道可一步而過的小水溝。在趙啟那年大宴群臣之後,二人的間隔則變成一道不高不矮的籬笆。在趙啟被冊立為太子之後,二人的間隔已變成了一道無形的高牆。不管他們願不願意,這都是硬生生的事實。
見禮奉茶落座之後,趙啟笑意盈盈的道:“天色已然不早,我就不再囉嗦了。二位方才所議,可是為突厥來使一事麼?”
這沒什麼好隱瞞的。聽趙啟的意思,似乎他也是為了此事而來,或許還有挽回的機會!徐文瀚不禁眼前一亮,坦然道:“稟太子,臣確為此事而來。”
趙啟曬然一笑,轉頭問道:“姐夫,我想聽一聽你怎麼說。”
“想聽真話嗎?”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