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2 / 4)

小說:一世吉祥 作者:曾氏六合網

頗顯沉穩。”

涉及爭儲一事,金子善的回答可謂四平八穩,等於沒說。皇帝皺眉道:“楊致之權謀機變絲毫不遜武技,朕相信他只會左右逢源的和稀泥。當兒與敢兒各有所長,各有班底。如果朕沒記錯的話,當兒的心腹幕僚可是那個叫丁石泉的酸儒?敢兒身邊的那個叫……?”

金子善流利的答道:“李佐。浙江紹興人氏,夏曆武成十六年紹興縣試案首頭名秀才。其後屢試不第,於武成二十二年輾轉流落至霸州,因機緣巧合而被康王招攬至麾下任軍中主簿。”

皇帝緩緩點頭道:“難為你記得如此清爽。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替朕多留意他們兄弟身邊重用的都是一些什麼人,並無壞處。且讓他們好生歇上幾日,過幾天朕自有旨意。啟兒那邊,依然照舊,一切隨他,勿要驚動。楊致明日帶衛飛揚做些什麼,務必多加留意,按時報來!”

隨即又眼神冷厲的吩咐道:“禁軍那邊也要給朕看緊咯!只要周挺與當兒或敢兒有任何私相往來,朕便只好讓他回家去抱孫子了。”(未完待續。。)

'邪雲曲 第263章 偶遇

金子善或許是皇帝目前在心底最信任的人了。事實上,金子善從未主動在皇帝面前提起過楊致。孰料楊致對金子善同樣不感冒,一見到乃至一聽說金子善,就會不由自主的想到:有明一代臭名昭著的廠衛特務機構。

確如皇帝所說,楊致就是單純的炫耀武力,什麼寧王、康王、越王的,真沒去想那麼多。甚至在離開長安之前,還巴不得有個不長眼的倒黴蛋來尋他的晦氣。道理很簡單:立威嘛!

有一節皇帝隻字未提,金子善自然不會多嘴,楊致更是心如明鏡:放任衛飛揚自由出入長安城。

衛飛揚請求罷官削爵的奏章,皇帝尚未明確批覆,也從未表露半點想要囚禁他的意思。但顯而易見的是,平日明裡暗裡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死死盯著衛氏父子的一舉一動!楊致對內廷禁衛將軍嚴方與衛府侍衛統領曹雲程印象尚可,主動出言相邀同往,實在是出於為他們脫責的一片好意。

如非萬不得已,楊致一直秉承“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原則,求財不求權。說白了只有一句話:皇帝老兒你只管放心,相互不觸碰彼此的底線,大家都省心。

楊致行事,向來不怎麼在乎旁人的看法,但他並非有意譁眾取寵的神經病。

於是乎,次日一早,在三十餘名“自願”觀摩、學藝的內廷侍衛簇擁下,楊致與衛飛揚猶如郊遊踏青一般,施施然出了長安城。

廣大基層人民群眾素有八卦傳統。卻也不乏英雄情結。二人都因歷經血戰而少年成名,儼然已是無數百姓心目中神話般的偶像人物。雖是太子倒臺、長安初定的敏感時期。在穿街過巷的出城路上,仍有不少粉絲衝二人指指點點。甚至有人恭謹的遙遙作揖行禮。

公道自在人心!衛飛揚雖心潮澎湃感概萬千,為免無端招惹不必要的麻煩,只是目不斜視、面無表情的跟在楊致身後策馬徐徐而行。楊致則是另一番做派,一臉人畜無害的慵懶笑容,時不時的還向兩旁人群拱手致意。

夏人尚武,較之周邊相鄰諸國而言,社會風氣也較為開放。然而若是大白天的數十個大男人光著膀子下河撲騰,未免太過驚世駭俗。衛飛揚出身將門,家教甚嚴。飛虎侯出身商戶。連他寶貝老爹都是長安出了名的混賬老頭兒,這位侯爺只怕也沒什麼太多講究。

曹雲程名為護衛,實為獄卒。為此煞費苦心,昨日就提前暗中遣人出城沿渭河勘查地形,總算尋了一處僻靜的河灘,又命人早早清場警戒。楊致見曹雲程一路心懷忐忑的小心賠笑,也不難為他,只吩咐放心帶路便是。

一行人不疾不徐的來到河灘,已是辰時末刻時分了。仲春時節的長安不比江南。渭河兩岸雖也春意盎然,但河水猶自寒冷冰涼。曹雲程等一眾侍衛大多是三秦子弟,剛至河灘望著流淌的荷綠色河水,還未下水。便已不自覺的生出了幾分怯意。

衛飛揚隨滅唐大軍挺進兩淮攻入金陵之時,對江南縱橫交錯的水網地形早有領略,眼下心無旁騖一心學藝。反而面帶興奮,滿懷期待。

楊致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四弟。我先下水一試,你且看好了。”

自顧自的脫下長衫與短靴。貼身衣褲卻是不脫了,徑直蹚水往河中走去。曹雲程不禁懵懂問道:“侯爺,這……下河游水不用脫衣麼?”

楊致頭也不回的斥道:“你瘋了?大白天脫得赤條條的,給誰看啊?再說了,臨敵之際生死一瞬,難不成還容你慢騰騰的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