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也不多話。
楊致將沿途與到濟南之後的諸般情形大致說了,秦驕陽也不以為奇:“楊兄野店遇鬼,無外乎是受福王、寧王或康王所遣假冒安貴侯之名,企圖借刀殺人。七喜對楊兄地刺殺倒多半是受李氏所僱,皇上近年來對李氏在財力上的倚仗日益見弱,楊兄若在山東得手。對李氏地打擊無疑最為沉重。”
“七喜有五男二女,是近五六年間才在江湖上崛起的殺手組織,背景不明行蹤詭秘。因要價不菲與刺殺成功率極高而聞名。落在楊兄手上的那朱靈兒排名最末,卻是要價最高。傳聞七喜的首領也是個叫金大娘的女人,極少有人見過她的真面目。據說七喜承接生意十分謹慎,為免陷入與一國之力相抗地境地,此前刺殺各國高官重臣、皇族貴戚地生意從來不接。這次居然為了刺殺楊兄而四人聯手,真是好生令人奇怪。”
楊致不以為然的道:“這也沒什麼奇怪,無非是價錢合不合適的問題。願意出三十五萬銀子殺人的他們又能碰上幾個?說不定做完這筆生意就可以洗手不幹了。秦兄對李子寬又是何說法?”
“不好說。”秦驕陽皺眉搖頭道:“我秦氏已觀察此人許久,也對其試探過多次,都無法探清他的底細。說他貪贓枉法吧。他又關心士子農人,整修河工水利,獄訟公正愛惜百姓。說他為官清廉吧,下屬官吏或商家大豪送禮巴結,他又來者不拒,無論多少照單全收。”
楊致若有所思的點頭嘆道:“做官能做到這個地步,很不簡單啊!”
二人都無意在濟南久留,碰面之後便結伴啟程往蓬萊而去。湊巧的是,這一天剛好是個註定會載入史冊的日子。
夏曆武成二十五年十月十三日。皇帝以水陸兩路大軍共計三十二萬兵力地強大陣容,悍然發動了對南唐地全面戰爭。開戰地理由近乎野蠻毫無創意,但沒人會覺得可笑:皇帝“東巡”期間正遇兩淮連日大雨,命率軍三萬駐防淮南地驍騎將軍沈重遣使知會南唐皇帝,限其三日之內“借銀”六百萬兩,以供大夏“賑災”之用。不願意?拿不出?時間太短湊不齊?對不起,那你就是藐視“兄弟盟邦”,自然不必再與你假惺惺地“友好”,只能洗乾淨屁股等著捱揍了!
夏曆武成二十五年十月十七日。楊致一路假作受秦驕陽邀請的關中客商。平安抵達蓬萊縣城。一直到蓬萊秦氏分號安頓下來後,秦驕陽才開口問及打算先從何處下手。
楊致還是一臉令人無可捉摸的慵懶笑意:“此節我早已想好了。當然是你我兵分兩路,先做上一筆最賺錢的生意!”
分割線…
PS:諸位看官不妨猜猜看,楊致打算做一筆什麼最賺錢的生意?……晚上還有一章,依然滿地打滾求月票!
第118章 毅先生(求月票)
說起來秦驕陽比楊致還要年長几歲,他奉父命長駐蓬萊已有數年之久,能在錯綜複雜的情勢中為秦氏穩住“分一杯羹”的局面,足見其也是個不容小覷的人才。他平時話語不多不甚健談,但見事十分明晰。要麼不說,一說就能說得相當到位,極少有花哨無用的廢話,這一點倒是與其父秦公的風格頗為相似。
但凡是人才,即便平日不喜張揚表露,心底多少有幾分傲氣。秦驕陽與楊致相交時日尚短,此前對楊致的瞭解大多來自於父兄對他的評價。雖然服從雙方緊密配合的大局,但他對楊致既感好奇,也有暗暗與之比較之意。楊致出長安到濟南一路兩度遇險,並未讓秦驕陽心服。如果連平安走到山東的本事都沒有,父親又怎會對他如此看重?
秦驕陽出自大夏首富之家,其餘才能姑且不論,在生意上早已被秦公調教**精了。楊致抵達蓬萊之後,打算下手的第一件事居然是想與秦驕陽兵分兩路,做一筆“最賺錢的生意”。
他這個殊少新意的說法,委實激不起秦驕陽太大的熱情:誰都知道通商海外獲利蘊含暴利,所以才人人插足其中。這蓬萊雖小,卻是魚龍混雜。凡是敢於打出旗號在此安營紮寨的,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難道誰還跟白花花的銀子有仇麼?即便真有那麼一筆“最賺錢的生意”,大概也等不到你來做。
不動聲色的問道:“不知楊兄有何高見?秦某願聞其詳。”
“談不上是高見。”楊致笑道:“請秦兄傾你秦氏在蓬萊之力囤積諸般貨物,自明日起只進不出,起碼要有撐過一到兩個月的準備,待我另行通知之日才能對外放貨。多的我不敢保證,如無意外,同往年正常年景相比,至少會賺得翻倍的重利,還能造就秦氏是蓬萊實力最為雄厚的商家聲名。不過我有言在先,我不會投入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