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聽起來,絕對會禁不住血壓升高心跳加速!
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兜頭澆了一瓢冷水下去:“微臣豈敢有那等妄想?安貴侯因微臣而至心昏智迷,微臣心下一直極感不安,不知安貴侯地瘋癲之症可有起色?”
第164章 自作聰明
僅只三言兩語下來,楊致與皇后首度面對面的交談就變成了純屬意淫的雙人相聲。於楊致而言意義不大,只是印證了太子弒父篡位確屬蓄謀已久,而且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之中。皇后則進一步確認了太子集團的行動已引起了諸方勢力的高度警覺並在伺機而動,楊致正是因此急回長安的。
皇后或許不是老謀深算的權術大師,她絕計沒有不計前嫌以德報怨的博大胸懷,但也並非腦積水患者。如果楊致能任她處置,就是將他千刀萬剮上十遍都不嫌多。她壓根就沒敢奢望憑几句話能將楊致收為己用,這廝此前於爭儲一事並無明顯傾向,之所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大開空頭支票,只求暫且穩住他繼續保持中立,不要成為阻擋兒子登上皇位的頭號強敵!
二人對對方的話連一個字都不相信,但氣氛越來越顯得融洽的瞎扯淡還得繼續。
楊致在此時問及安貴侯,是非常現實的警告與提醒:三五兩句話就連異姓王都整出來了,就算拿人涮著玩也得要有個像樣的尺度!
皇后頗顯富態的身軀略微一抖,語氣仍是十分柔和:“都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聰益命該如此,飛虎侯不必過於介懷。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只要飛虎侯明白和氣致祥的道理,本宮日後會對自家兄弟嚴加約束,定然使其化戾氣為祥和。你與妍兒之事,本宮亦會秉承此理。盡力從中斡旋以求圓滿。方才本宮的話說得遠了,往近處說道家講究清靜無為。儒家推崇中庸之道,有時候其實中庸無為即是莫大功德。”
就算我答應你遠遠站開一邊誰都不幫,您那寶貝兒子也未必見得就一定能一舉得手啊!安貴侯幾近家破人亡,李氏一族日漸式微,一旦翻身重又得勢。你們真會就此善罷甘休?你丫糊弄誰呢?
楊致淡然笑道:“微臣多謝娘娘成全!娘娘,佛家也有因果輪迴之說,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時候是心動還是風動,誰又能說得清?”
二人都語含機鋒,有那麼點坐而論道地意味了。皇后很清楚,楊致當初就是因護送黃金與寧王趙當結仇而舉家遷居長安,為寧王死心賣命是絕無可能,何況寧王遠在隨州鞭長莫及。他與康王趙敢素無來往,越王趙啟年幼且毫無根基。不足為慮。這廝智計過人。應當不會蠢到異想天開去擁立越王為帝。此人奸猾狡詐的聲名猶在勇悍無敵之上。態度越是模稜兩可,左右逢源地竹槓便可能敲得越響。原也在情理之中。
皇后感覺自己已經說明白了,相信楊致也聽明白了:我願意無條件積極幫你和公主擦屁股。以表明示好的誠意,你只要老老實實待著不趟這道渾水。我不但不會跟你秋後算賬,對我來說還是大功一件!
皇后突然不經意的問道:“飛虎侯,這次你有御賜金牌在手,奉旨微服離京巡查已有數月,方才卻說僅是小有眉目,難道皇上此番囑託之事竟是那般麼?”
至今為止山東地面我還碰都沒碰,按道理老孃們現在根本沒心思顧及李氏在山東的利益,怎麼突然沒話找話關心起這個來了?……金牌!真正令老孃們與衛肅忌憚的,是那塊如朕親臨地御賜金牌!
楊致含糊答道:“回娘娘。縱有金牌在手。但事繁任艱。總得有人去做才行。此事說難不難。說易卻也不易。待到皇上班師還朝。微臣奏陳其中詳情後。恐怕尚需半年方可初現成效。”
皇后恍然一笑道:“本宮先前才說過軍國重務一應無涉。倒是因一時好奇自食其言了。御賜金牌乃如同尚方寶劍一般地國之重器。還望飛虎侯妥當收藏、謹慎使用才好。需嚴防居心叵測之人仿造利用。眼下正是年關在即闔家團聚之時。以免徒生禍患。”
此話一語雙關。暗含威脅。金牌地效用與皇帝地命運無疑緊密相連。別人認賬就是無所不能地金牌。別人不認賬那就什麼都不是!皇宮禁衛與長安城防已然在握。皇后完全有說這話地底氣。給楊致一點委婉警告其實也不算過分。
殊不知楊致最受不了地就是這個。不由暗自大為惱怒:我怎麼收藏使用。關你鳥事?你若不是居心叵測。又何須對這御賜金牌如此上心?什麼叫闔家團聚徒生禍患?你以為老子是嚇大地麼?老孃們越是這麼說就越說明她對金牌非常忌憚。越忌憚就越說明金牌非常重要!問題是金牌還遠在山東蓬萊地玲瓏手中。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