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也不知道這些謠言是怎麼樣傳出來的,總之,民眾們對於來自於東吳的事物格外的關心,依然關心到了只要是有關東吳的,那眾人就圍著去聽。
若再讓這些有謠言傳下去,只怕成都城內會生事端的,法正認為,與其讓民眾們胡亂去傳,倒不如讓他們見識到真物的好。
於是法正就找上了吳湘。畢竟這是從東吳帶過來的東西,若成都城內想要推廣,必須要經過東吳方面的同意。
吳湘道:“東吳風的曲子和舞蹈,都是民間自我創作的,實在是見不得檯面,難登大雅之堂,不過,若是民眾們都學得了那樣的舞步,日夜都跳的話,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倒是可以的,因此,將東吳風的曲子和舞步推廣出去,倒也不難;至於東吳的國宴,實不相瞞,這是我東吳之物,若要推廣,必須知會東吳的主公才行,而且法大人想讓每一位成都城的民眾都品嚐到百鳥宴的味道。只怕不太可能。”
法正道:“關於這一點,吳先生,我的意思是在成都城內,開一家東吳的餐館。餐館裡的菜品,則是來自以東吳的菜品,至於這壓軸之菜,自然就是百鳥湯。當然,也不是每一位百姓都能夠品嚐到,百鳥湯既然煮制耗時。那麼自然就價格不菲,想要吃到並不容易。
如此一來,東吳商人便能夠從中得到不少的報酬,可謂一舉兩得,不知道吳先生意下如何?若是吳先生同意了,還請吳先生致信給孫將軍,向她請示一下。”
吳湘想了想,道:“既然是法大人所求,我自然卻之不恭。”
於是吳湘便致信孫仁,將法正的話原封不動的轉告,而孫仁的回信則是在一月之後,在信中,孫仁說,目前吳蜀是屬於聯盟的關係,因此東吳的國宴,應當是蜀中的國宴,對於法正的要求,自己非常的贊同,並勞煩吳先生,將東吳的舞步和國宴在蜀中之地推廣下去。
既然有了主公的首肯,東吳的舞步和國宴便開始在成都城流行了開來。
吳湘特意請了熟悉東吳風舞步的舞女,來教授成都城的民眾們跳舞,選一處開闊之地,舞女在現場領舞,跟著跳的,往往有數百人之眾。
東吳風的音樂節奏感極強,而舞步簡單,非常容易上手,民眾們趨之若鶩。
在強烈的音樂聲的伴奏下,民眾們跳一個時辰的舞,往往累得滿頭大汗,不過回家休息卻非常的好,第二天精神抖擻。
在成都城內所居住的人,多是蜀中一帶的富人,富人們衣食無憂,卻非常怕是,一聽說跳東吳風的舞步能夠延年益壽,自然都蜂擁而至了。
這就是所謂的流行!
當然,東吳風的舞步跳著簡單,卻也非常的單調,但是吳湘所派遣的舞女們所教的舞步,卻不僅僅是東吳風的舞步那麼簡單,吳湘還讓舞女們教給民眾們另一些強身健體的操法,有了變化,民眾們自然不覺得枯燥了。
舞女們教授民眾們的舞步,除了東吳風之外,還有第七套廣播體操、第八套廣播體操、第九套廣播體操等……
每日一到酉時,成都城的民眾們就濟濟一堂,開始跳操,最初的時候只有幾十人,後來這跳操的人數越來越多,竟然達到了數千人之眾!
如此數量的民眾聚集,成都城的官員們卻毫不在意,一方面與東吳通商的關係,使得成都城內民眾聚集的次數越來越多;第二方面則是關於東吳舞步的推廣,法正早已經知會了各部門,因為跳操並不會滋生禍端,而民眾們也樂在其中,又有哪個不長眼睛的去阻止民眾們的行為呢?
至於東吳的兩件寶物的第二件百鳥宴,其發展卻不似東吳風的傳播那麼迅速,雖然民眾們對於東吳的國宴非常的好奇,但是要想讓民眾們品嚐到百鳥宴的滋味,卻沒有那麼容易。
吳湘命人鑄鼎,鑄鼎的錢,東吳商會出一半,另一半,這是由成都城的府衙出,兩家共同負擔。
吳湘還在成都城內又找了一處風水寶地,用於建造東吳餐館,東吳餐館的建設,雖然不如東吳會館那麼奢華,但是也相當耗時間。
東吳餐館的建造完畢,是在動工之後的一月之後,不過在東吳餐館竣工的時候,東吳風的舞步早已經在成都城內流行開來了。
現如今,就算是成都城內的民眾,只要有錢,也都能夠吃到來自於千里之外的東吳柴桑城的正宗菜品了,如果他們的錢足夠多的話,他們就有幸能夠吃到由一百隻麻雀放在鼎中所煮的百鳥宴。
第六章農人
趙四是蜀中一位普通的農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日辛苦,卻終日吃不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