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人出”,太子妃笑著讓眾人起身,落座了席上。
又對一旁離她比較近的盛若秋道,“你瞧這一排排鮮嫩的容貌,直把咱們當年都比過去了。”
盛若秋聽她說話,也往那一排看。明明馬上到冬了,那裡卻還萬紫千紅,便笑了笑,“您倒是說笑了,什麼比不比的過去?我瞧著氣度也沒哪個能比過當年還未出嫁的時的您?”
話裡有些奉承的意味,但分人說,不同人說感覺自然不一樣。
“從前可沒見你這樣誇過我。”太子妃笑著看了盛若秋一眼,她如今年過三十,保養得宜,仍舊是二十多歲的嬌態,臉上又常帶著笑容,看上去似乎非常親切。
盛若秋沒說話,只嘴裡含笑,又從席上取了幾個果子開始嘗。
“那個是你三妹妹吧?”太子妃指著盛明珠道。
“您倒是好眼力。”盛若秋往中瞥了一眼,還真不偏不倚給她指中了。太子妃搖了搖頭,“哪是我好眼力,我瞧著她和你當年一個性子,比你親妹妹都像。”
盛若秋倒是狐疑的看了一下,“像嗎,我怎麼不覺得?”她對自己的性格到不了解,可是明珠性子到底瞭解些。
太子妃笑了笑,“哪裡不像。”都生了和這裡格格不入的眼神,又認真思索了一下,“和多年前的你有點像”,片刻後又改口,“不,該是你們兩和老國公爺都很像,我一眼就瞧著神態很像。”
盛若秋搖了搖頭,又笑著給她遞上了旁邊嬤嬤端過來的參湯。
“夜裡寒,您該補補身子了。”
太子妃看著那藥汁而便是一陣兒的皺眉頭,不過有盛若秋和嬤嬤在一旁盯著,還是為難的喝了下去。
兩個人說這話,太子本來在坐上坐著,卻看見自己的側妃已經抱著被襁褓裹好的小女兒往這邊走來,忙匆匆忙忙去接人。
太子妃還在原地坐著,嘴裡頭磕著瓜子兒,似調笑一樣輕呢喃出口,“咱們漢人始終跟拓跋人不同,也沒見著哪個大臣敢把剛出生白日的孩童放在眾人面前。”搖了搖頭,真不怕張揚過頭了,又看著盛若秋,“一會兒把你那三妹妹叫過來吧,我看她挺得眼緣兒的,正巧咱們家大丫頭還缺個陪讀。”
說的是永寧公主,皇室三代的第一個孫女,也是太子妃的長女,剛出生就被皇帝封了公主稱號。
太子妃擺明兒了要抬舉明珠,盛若秋便連忙謝過,太子妃用指尖兒微微擋著嘴,“你這兒可別先謝過我,還不一定成?”她想給永寧找個伴讀是一方面,另外也有別的考量。但若這盛明珠旁的方面真的要差,她不會拿著女兒的身邊人去開玩笑。
“那也是她的福氣。”
盛若秋回了一句。
太子已經和弟兄幾個去了一席位,那秦側妃卻被他帶著。身後奶嬤嬤抱著小郡主,大冷的天兒也不怕凍著姑娘,一路走過來走過去給叔叔們見禮兒,太子喜歡這幼女,幾個皇叔們自也都不好吝嗇,不拘什麼貴重物品全都塞到了襁褓裡,又被奶嬤嬤收起來,一時也是金盆滿缽。
盛明珠靜悄悄吃著席上瓜果,宋瑜戳了好幾次都沒見她反應。
“明珠!”宋瑜又叫了一次。
她才反應過來,微微吐了嘴裡的籽兒,道,“怎麼了?”
宋瑜便用扇尾輕輕戳了戳她的胳膊,“我瞧著那邊好似有人在看你呢?”
盛明珠整理了一下頭髮,片刻後又垂頭剝起了果子皮兒,“我只覺得背後發麻。”今兒個以來也不知道怎麼了,那江潤言大郡主目光便一直牢牢鎖著她,跟要吃人一樣。
倒弄的人心裡怪不安生的。
盛明珠又往前看了一眼,嘴裡還含著一片香瓜。
湊巧便對上了宋瑜說的那人。
大多數美人對自己的美都有了解,但也不算全都瞭解。盛明珠去過大小不少地方,從前幷州那裡也是,只不過那裡原是她的天下,落了一個刁蠻名聲兒,旁人不敢看她。
那裡的燈略微暗了些,她只能看見那人嘿呦的眼珠。調皮性兒起了,便倏然衝那邊兒一笑。
禮郡王猛地從椅子上跌下來,旁邊人還都沒反應過來。
片刻之後,他自己從底下爬了起來,剛才乍起的秋波平復,對面的人也已經垂著頭,只能看見頭上繁瑣的首飾。有幽幽嘆氣聲兒從周圍傳來,也很快,大家都關心起了禮郡王,他一一擺手稱無事。
倒是有幾個酒杯傾斜倒了的,此刻真要感謝郡王爺丟醜,救了他們。
管平有一搭沒一搭的喝酒,又看著禮郡王